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川文理学院一体六翼打造思政实践金课 [复制链接]

1#

理论是冰冷的,而实践却是温情的。只有让理论触碰大地,思想方可直抵心灵。新时代的思*课实践教学,要走近学生生活、融入专业元素、谱写时代华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永远难忘”。为了深入推进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打造思*“实践金课”,在“”大思*工作体系指引下,四川文理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线一体六翼三结合”实践教学机制,将小课堂与大社会充分结合起来。

突出“一条主线”,传承红色基因

“一线”,即以“四史教育”为主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砥砺家国情怀。四川文理学院思*课实践教学紧扣红色主题,依托川东北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现代教育与多媒体技术,以微电影、手抄报、绘画、书法等形式,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的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从而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形象化而又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同学们带来情感互动和心理认同,牢固树立理论自信。

年以来,学校就在思考如何紧抓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思*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将秦巴红色资源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素材,让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生活”。为此,学校实施“红色文化进课堂”工程,通过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弘扬老区精神,践行革命品德。学校深入挖掘川陕苏区革命旧址、石刻标语、红色歌谣、革命戏曲等红色元素,凝练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战斗事迹,将源远流长的巴渠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着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思*课课内、课外实践教学新模式。为了使学生能全面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和川东革命史,弘扬大巴山历史文化,学校深耕巴山红色资源富矿,组织编写川内首部红色乡土思*教材《红色巴山》《神剑乡*》,使学生深入学习了解红色家谱、革命历史、先辈风范,增强对川东这片热土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深化“一体”改革,筑牢教学保障

“一体”,即以思想*治理论课“2.5+0.5”教学改革为主体。“2.5+0.5”教学方式是在学分、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把过去3学时/周的理论课,调整为2.5学时/周的理论课和0.5学时/周的实践课,实践课通过品读经典、社会调研、实践创作和情景展示等途径获得学分。为保障实践课不打折扣、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学校制定了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做到实践课学期初有实施计划、学期中有检查验收、学期末有考核评估,实践课作为过程考核,同平时成绩一同折合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2.5+0.5”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突出了学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四圆同心”办学思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增强感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新的理论,推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增强了学生在思想*治理论课学习中的“获得感”。

创新“六翼”机制,激发思*活力

“六翼”,即以读书报告、特色实践、“文理思*”线上线下平台、大学生思*课社会实践调查课题、大学生讲思*课、大学生红色之旅等六种形式,切实将实践教学落地落实。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红色经典著作阅读实践教学,撰写读书报告,进行优秀作品评选。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特色,因材施教、因“专”制宜,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不同学院和专业特点,分别制定和开展了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教学。如在文学与传播学院学生中开展“微电影主题创作”;在音乐与演艺学院学生中开展“红歌演唱与舞蹈创作”;在美术学院学生中开展“美术作品创作”;在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中开展“手抄报创作”“红色家书抄写”;在*法学院学生中开展“时*评论”“演讲辩论”;在其他学院学生中开展“红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撰写”等。

与此同时,值国庆庆典,每年举行一次红色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红色经典阅读中,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温暖心灵、充盈精神;在微电影主题创作中,感悟人生、砥砺情怀、传递正能量、激发使命担当;在红歌演唱和红色舞蹈创作中,唤起红色记忆,颂扬奋斗历程;在红色家书抄录和红色美术作品创作中,追忆先辈英烈,传承革命精神;在专题调研中,将思*课谱写在中国大地,培育现实关怀,塑造公共品格;在演讲辩论中,明是非曲直,懂黑白真假;在红色知识竞赛中,忆峥嵘岁月,识国家经纬……。构建思*课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成果推介机制,将优秀作品分别汇编成《文理思*》系列成果等。另外,开通“文理思*”新媒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