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创下首个黄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有效方法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725/9229355.html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创下首个“*金三年”

再过几天,于年3月成立的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即将迎来三周年生日,可喜可贺!在这过去的三年里,“中心”在赵书峰教授的带领下,田野工作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湖南省社科、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共15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举办较大型学术活动15次,出版专著2部,撰写近30万字的音乐舞蹈民族志著作……深耕三湘田野,收获累累硕果,可谓创下了首个“*金三年”。

一、田野做透:3年来,“中心”下田野工作多次,建田野考察基地6处,搜集了大量湖南省少数民族乐舞研究的第一手田野资料

年,“中心”14次下田野工作,涉及常德、湘西、湘南等地,对石门县土家族山歌、龙山县土家族“舍巴日”仪式、浏阳“己亥年秋季祭孔大典”、湘南三市六县八瑶族乡“盘王节”暨“坐歌堂”活动等进行考察。年,“中心”前往湖南常德、邵阳、怀化、郴州、湘西、永州、广西桂林等地进行田野考察工作共68次,主要对石门县土家族山歌、常德丝弦、桃源丧鼓、瑶族婚俗仪式音乐、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曲艺音乐、沅水流域传统乐舞文化、邵阳大园古苗寨传统音乐文化、靖州苗族歌鼟、通道民族剧团、溆浦县辰河目连戏、湘西板栗村“生苗”地区的苗歌及“椎牛”仪式、过山瑶“跳九州”仪式乐舞、龙山里耶古镇考察土家族舍巴日、瑶族庙会、瑶族盘王节暨坐歌堂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对兴安县“灵渠”等内容进行考察。年,“中心”下田野工作共64次,涉及湘西、永州、邵阳、广西、广东等地,主要针对土家族“舍巴日”音乐、湘西苗族传统民俗文化、《中国与东南亚瑶族盘王大歌系列传世唱本整理与研究》课题工作、苗族“四八姑娘节”、瑶族“六月六”文化交流活动、过山瑶“拜盘王仪式”及“十月朝”等内容进行考察。

随着田野工作的深入,“中心”在与年分别在龙山县里耶镇及靛房镇坡脚乡、蓝山县汇源瑶族乡、金秀县罗香乡横村屯等地举行挂牌仪式。目前“中心”有6处田野考察基地,分别于湖南江华、江永、湘西龙山等地,搜集了大量的湖南省少数民族乐舞研究的第一手田野资料,为“中心”成员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对反复与巩固考察内容,融入地方百姓生活之中有着重要帮助。

二、成果丰硕:3年来,“中心”主持社科基金项目15项,发表关于南方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论文50余篇,撰写了近30万字的音乐舞蹈民族志作品

截至目前,“中心”主持关于“南方少数民族音乐与湖南瑶族音乐舞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例如年度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中国与东南亚瑶族《盘王大歌》系列传世唱本整理与研究”课题。还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获得湖南省相关社科基金项目9项,其他项目3项。这些项目都是尝试将音乐与语言学、哲学、史学、社会学、新科技等方面融会贯通,呈现出了更加有内涵、有思想、有意义的文艺空间。

目前,“中心”成员共发表了关于湖南以及南方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方面的论文50余篇,其中以瑶族乐舞研究成果最多。譬如,《中央音乐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年第2期发表的赵书峰《湘桂边界平地瑶音乐的族性建构与文化认同》,《中国音乐》(CSSCI扩展版,北大核心)年第1期发表的赵书峰《传统的延续与身份的再造——瑶族“盘王节”音乐文化身份研究》,《中国音乐学》(CSSCI,北大核心)年第1期发表的赵书峰《老挝优勉瑶婚俗音乐田野考察与初步研究》,《中国音乐》(CSSCI,北大核心)年第3期发表的赵书峰《跨界族群与音乐认同——老挝优勉瑶婚俗仪式音乐的身份问题研究》,《乐府新声》年发表的赵书峰《湘南蓝山县瑶族传统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当下——[民国]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瑶俗(卷十四)读后感》,《中国音乐》年发表的赵书峰《传统的延续与身份的再造——瑶族“盘王节”音乐文化身份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年发表的赵书峰、王爱红《被重建与置换的音乐表演语境——湘南过山瑶“坐歌堂”音乐田野作业反思》,《歌海》发表的王爱红《湖南过山瑶传统婚俗仪式音乐田野考察——以新田龙泉镇大湾村大三源婚礼为研究个案》等研究论文,分量足、影响大、学理性强,紧扣历史学、符号学、人类学等学科内容,在“跨学科”思维中拓宽研究空间。除此之外,“中心”还针对不同民族的田野考察对象撰写了近30万字的音乐舞蹈民族志作品。

三、严谨高效:3年来,“中心”组织举办较大型学术活动15次,硕博生多次参与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了中心成员的学术视野与学术格局

在“中心”办公室的墙壁上,“严谨、高效、激情”六个大字格外显眼,然而这些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早已镌刻在中心成员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做学问、炼文章的最基本准则,产生了不错的学术成果。在赵书峰的严格要求下,“中心”硕博研究生们要进行每周一课、每月一汇报,时刻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大家分享,这样才能鞭挞进步,对学术时刻充满激情。除去日常学习汇报,“中心”组织并举办较大型的学术活动共有15次,年9月“中心”举办硕、博研究生阶段性学习和田野学术汇报沙龙以及赵书峰《学术论文写作格式与基本规范》的学术讲座。10月在“中心”举办第二期“麓湘论坛”读书会,分享书籍《传统的发明》《论传统》;12月举办“民族音乐学学术研究经验交流会”等共7次。年有4次学术交流活动,其中7月主办“音乐民族志多样性书写风格”学术论坛。11月举行《湖湘传统乐舞田野文化志》首次组稿会。12月举行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年度学术年会等活动。年有4次交流会议,其中3月“中心”研究员刘小标进行舞蹈作品《见证》《十八洞的新苗歌》阐释会议。9月进行新学期田野与学习汇报会议。10月开始“中心”成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胡萍教授的指导下进行语音学“国际音标”课程阶段性学习交流。11月“中心”成员进行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中国与东南亚瑶族《盘王大歌》系列传世唱本整理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汇报等。

同时,“中心”硕博生多次参与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博士后向婷于年1月4日,参加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民族艺术学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学术论坛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博士生杨声*年6月10日,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湘中佛、道跨学科工作坊”研讨会;年10月11日,杨声*参加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音乐图像学”研讨会;年12月,杨声*的书评论文《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国实践”——读杨红著民族音乐学通论有感》获第九届“上音院社杯”音乐书评征文博士生组二等奖;杨声*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当代音乐评论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期全国优秀中青年音乐评论人才(含少数民族)网络培训班。博士生余媛年12月9日至12月29日参与由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主办的北京艺术文化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民族音乐产业创新人才交流平台”;年10月28日,参加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硕士生徐花年11月20至11月18日,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土家族打溜子传承人群研修班”;硕士生李静10月25日至11月25日参加“吉首大学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苗族民歌(湘西)传承人群研培班”等。此外,博士杨声*荣获湖南师范大学年国家奖学金和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年学业一等奖学金。

四、续写华章:3年后,“中心”仍秉承民族音乐学“田野做透,板凳坐穿”的学术理念,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研究中打造较有影响的科研平台

大音无声,传云章于千载;妙笔天工,存文脉至千年。在赵书峰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团队足迹遍布了三湘大地,在瑶、苗、土家、侗等多个民族留下了田野印记,发掘了丰富的湖湘乐舞文化,在不断的田野工作与学术反思中产生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学界内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未来,“中心”一方面仍继续本着“严谨”“高效”“激情”的工作作风,秉承民族音乐学“田野做透,板凳坐穿”的学术理念,力争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研究中,打造较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并为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乡村振兴”“非遗保护”“文旅融合”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将继续基于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跨学科优势,大力开展湖南境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并随着学术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扩展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发现,亟待结合前人的研究,重点加强以苗、瑶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文化,向中国西南、东南亚乃至欧美传播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迈进。这将对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海外传播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治意义和学术意义。(文/余媛肖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