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跟着非遗游安徽属于阜阳的10项国家级非物 [复制链接]

1#

除了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阜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共有10项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涨知识“

颍上花鼓灯

入选时间:年(第一批)

当选理由:花鼓灯是淮河流域特有的民间艺术,形成与明朝初期,主要由灯歌、舞蹈、锣鼓、管弦乐伴奏和后场小戏5部分组成,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被誉为“东方芭蕾”,又有“淮畔幽兰”的美誉。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入选时间:年(第一批)

当选理由: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烧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界首彩陶以刻、划、堆、贴的装饰手法和黄绿白的三彩釉色,故又被称为“三彩刻花陶”,是由黄河泛滥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手工烧制而成,被誉为“东方之秀”。明清时期,界首彩陶烧制主要集中在卢窑、魏窑、计窑等13个村庄,有“田营十三窑”之称。

肘阁抬阁

入选时间:年(第二批)

当选理由:临泉的肘阁抬阁,肘阁源于驮阁,抬阁源于肘阁,明朝中期临泉杨桥、长官就有肘阁、抬阁团队演出,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临泉的肘阁、抬阁演出的节目较多,技巧与难度并重,表演方式集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为一体,深受群众喜爱。肘阁由表演者和执撑者两部分组成,执撑者身负制好的铁支架,表演者均选少儿,固定在铁支架上,扮作戏剧、传说、故事人物。此种艺术形式,上下配合、灵活方便、边走边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新鲜奇巧。

阜阳剪纸

入选时间:年(第二批)

当选理由:“双手能而巧,心灵慧亦聪。纸随刀剪转,须臾万象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任主席冯骥才曾题写过这样一首阜阳剪纸歌。作为安徽省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阜阳剪纸融合了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以题材多样、构图严谨、艺术特色纯朴而在国内享有盛誉。年,阜阳剪纸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艺人有程建礼、王家和、吕凤毛等。

界首书会

入选时间:年(第二批)

当选理由:界首书会发源于界首市任寨乡苗湖村,又名“苗湖书会”,是界首市古老的传统曲艺曲种。年,第6代传人苗元普为纪念第一代发起人苗本林周年诞辰,把闰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定作苗湖书会,一唱就是5天,迎来四邻八乡的群众,相当热闹。此后,苗湖书会经过不断传承,得到了一定发展。

嗨子戏

入选时间:年(第三批)

当选理由:嗨子戏,阜南县地方传统戏剧,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安徽﹑河南部分地区,因唱腔主调每句开头多用“嗨”字起腔,然后定腔,打板上韵,而得名。其唱腔多源于民间小调,唱词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淮北梆子戏

入选时间:年(第三批)

当选理由: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在声腔上属梆子腔戏,明末清初传入阜阳地区。唱腔高亢激越、朴实大方,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广袤的淮北平原上,富有乡土乡音的淮北梆子,不仅是当地老百姓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手段,也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黄岗柳编

入选时间:年(第三批)

当选理由:黄岗柳编分布于安徽省阜南县黄岗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亦有“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说法。黄岗及其周边地区河湖滩涂密布,杞柳喜湿易于生长,史载“淮蒙盛产水荆(即杞柳),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明正德《颍州志》)。清代初年,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等产品样式大方,结实耐用,曾运往苏、浙等地商埠销售。

杜氏刻铜

入选时间:年(第四批)

当选理由:铜壶上作画题字,线条流畅;铜板上描绘山水,如临其境……刻铜深则入铜三分,浅则宛如发丝,通过刀刻深浅、粗细的变化,勾勒物体、刻画形象。雕刻内容或以绘画为主,或以书法为主,题材多种多样,图案丰富多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刻不出的。阜阳刻铜工艺能够以刀为笔,以阴阳文刻及双钩浅刻等造型手法,搭配挑刀、铲地等技法,雕刻出画面的阴阳、虚实、飞白等效果,使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楷行草篆“跃然于铜上”,俨然一幅幅隽秀的工笔画。

临泉杂技

入选时间:年(第五批)

当选理由:临泉杂技最早可溯源至东汉时期,上个世纪50年代,临泉境内出土一件东汉陶器—陶戏楼,其上塑有杂技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泉杂技历经了“走四方”“入殿堂”“出国门”三个阶段,杂技团队逐步走向职业化发展道路。

-

阜阳旅游-

编辑:阜小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