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代导演知多少?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那么他们有谁呢?
谢晋
第三代导演中最为引人注目
谢晋,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之一。他执导了36部影片,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10余次,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他举办过个人电影回顾展。谢晋年开始电影导演生涯,代表作品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其中《女篮五号》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
凌子风
《中华儿女》新中国最早得到国际荣誉的影片
凌子风,满族,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同时常在表演系旁听,在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等片中被邀演过角色。年开始执导影片,主要作品:《中华儿女》、《光荣人家》、《陕北牧歌》、《春风吹到诺敏河》、《骆驼祥子》、《边城》等。
谢铁骊
从影五十余载,编导影片二十余部
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国家有突出贡献的50位电影艺术家之一,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任教员,年开始独立拍片。谢铁骊少小失学,完全靠天资聪颖和刻苦自学成长为一位著名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有《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海霞》、《知音》等。
水华
颠峰之作---《林家铺子》
水华,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次年,与人联合执导了《白毛女》,并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荣誉奖。此后,水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执导了影片《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影响极大的影片。文革后,水华继续其电影创作,执导了著名影片《伤逝》,影片严谨、深沉、细腻、含蓄。被视为水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王苹
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
王苹,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女导演。年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后任小学教师。年因演话剧《娜拉》被革职,同年辗转进入西北影业公司当演员,演出了第一部影片《无限生涯》。作品有:《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槐树庄》、《霓虹灯下的哨兵》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晚年又成功地执导了另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
崔嵬
造诣很深的艺术家
崔嵬,原名崔景文,主演过《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影片。导演作品有《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张嘎》、《天山上的红花》等。《小兵张嘎》最具特色的是运动长镜头的运用,当时西方的长镜头理论还没有传到中国,这种探索显得十分可贵。
成荫
87版红楼梦的导演顾问
成荫,原名成蕴保,出生于山东曹县。一生共编导20余部影片,以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著称。代表作有《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万水千山》、《拔哥的故事》、《西安事变》等。成荫影片的显著特点是:着力于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把历史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起来,把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现实主义道路。
作者:粉红的草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