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泉口镇中心幼儿园预防春季流行性传染病安全 [复制链接]

1#

传染病已进入高发期

请家长做好防控预防工作!

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卫生保健:

1、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有利于减少细菌,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

2、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在8-18℃时,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人体感觉舒适健康。

3、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一般在上午9点—11点,下午2点—4点,城市中的污染较少,开窗效果较好。

4、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和换洗衣物。

5、尽量避免带孩子去拥挤的、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6、尽量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奔跑跳跃,既有利于孩子们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心情舒畅。

7、为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为孩子们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饮食保健:

1、饮食应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

2、粗粮杂粮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应适当提高粗粮杂粮在饮食中的比例。

3、春季尤其要加强补钙。因为春天是孩子的猛长期,补钙有助于身高增长。富含钙质的食物有芝麻、*花菜、萝卜、胡萝卜、海带、虾皮、牛奶、骨头汤等。

4、春天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大脑和身体发育有促进作用。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水果有: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

5、督促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油炸食品;减少零食和冷饮的摄入。

6、让孩子多喝白开水。白开水不仅能够补充孩子体内缺少的水分,还能够增强孩子的新陈代谢能力,有利于将体内的有*物质排出,降低生病的概率。

穿衣保健:

1、孩子的衣着应宽松轻便、方便穿脱,不要穿装饰繁琐或紧身的衣物,避免幼儿入厕和活动时不便,发生意外。

2、请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加减衣服。既要遵循“春捂秋冻”,又要适应孩子代谢快、易出汗的特点。做到不急于减衣脱衣,也不过于保暖。可以通过接触手脚不凉,颈后温热不出汗来判断。

3、因走向夏季,幼儿活动量大易出汗,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多准备两件衣物或汗巾,以便老师在户外活动时为孩子替换。

传染病预防: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传播给孩子。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症状明显,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一般持续2—3天后减退。

易感人群:体质薄弱的老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肺系疾病、免疫力低下者都是易感人群。

3、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4、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传染性很强。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2-10岁的儿童为易感人群。

5、鼻病*(RhV)系导致人类病*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亦是导致人类普通感冒的最主要病*。

临床症状:

健康成人感染鼻病*后主要导致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症状,潜伏期为1~2日,临床症状有流涕,鼻塞,喷嚏,头痛,咽痛及咳嗽等,体温不增高或略有增高,病程1周。

幼儿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鼻病*后,亦能导致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致儿童喘息、哮喘加重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并发症:

鼻病*感染可以伴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同时也可能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鼻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携带者,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飞沫引起传播。

传染病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勤洗手,外出佩戴

2、口罩,防止病菌从口鼻进入身体。

3、接种各类传染病疫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防范措施。由于病*变异很快,每年疫苗按期接种才能达到最佳预防的效果哦~

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幼儿园和家长很好地配合,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贝健康的身体筑起。坚固的流行病防御城墙吧!

审稿:李巧艳

编辑:杨玉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