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兴,则文化兴;教育盛,则城市盛。年,余杭区对标“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目标定位,全力推进美好教育工程,努力打造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这一年,一座座新学校拔地而起、各项教育指标不断攀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丰硕…….一幅幅可观可感的教育新图景让余杭百姓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即日起,“杭+”新闻app推出“城市新中心余杭好教育”专题,聚焦余杭那些鲜活的教育故事,共享这份多彩斑斓的教育答卷。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近年来,余杭区教育局在教师人才的培育上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实施“引培并举”的人才建设措施,让余杭成为教师人才的“强磁场”和“聚宝盆”。
“年,余杭成功招引名优教师76人,新引入名师工作室28个,新培育区级以上名优教师人。”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今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年度“成绩单”。
余杭区举办首届“润玉”班主任论坛打造高水平班主任队伍
深化培养增强“造血功能”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优化?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在我看来,上语文课应该注意这几点。”日前,在良渚实验学校,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初中段分管院长、语文学科特级教师楼红正在为学校语文教师“传经送宝”。
楼红告诉记者,此次走进良渚实验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送教入校”(蹲点调研)是余杭教师培养的传统项目。今年以来,多名教研员、名师深入一线通过听课、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全天候全方位“送教入校”,指导帮扶全区27所薄弱学校、新学校,为基层培养更多有潜力的“种子”教师。
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初中段分管院长、语文学科特级教师楼红开展“送教入校”
除了通过名师、名团队的带动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养,余杭还开辟教师培训“绿色通道”,组建“新锐班”“精锐班”“领航班”,有针对性性的对全区教师开展培训,制订了教师分层培养目标。此外,余杭打通教师成长“晋阶通道”,打造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能竞赛等成长平台,为教师打通从岗位能手、教坛新秀成长至省市名师为序列的名优教师成长道路。
依托逐渐完善的分梯度、全周期教师培育体系,余杭教育点燃人才引擎,孕育了一大批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仅年就新培育省级名优教师7人、市级名优教师51人,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高位嫁接植入“优质基因”
“《岁月变迁中的舞步》一课主要是带领学生在学习藏族历史文化的同时,体验舞蹈体态、律动之美。”11月,作为年引进人才的余杭中学音乐教师陈珊珊凭借精心研磨的这一课,斩获浙江省高中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此佳绩,也是专家引领,团队发力的结果。”
“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余杭区教育局想尽一切办法“引才聚智”,制定实施《杭州市余杭区高层次教育人才激励办法》、《余杭区“双领”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等政策,进一步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留住了像陈珊珊这样的名优教师。同时,余杭积极从区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打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生态。
“依托《余杭区学校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全区14所公办初中、35所公办小学校长与学军小学等省市名校校长“师徒结对”。另一方面,嫁接浙大等高等院校资源,全区22所学校签订合作发展项目。”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截止目前,余杭累计引培全国金牌教练、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36人,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人,进一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杭州第二中学余杭学校引入全国金牌教练
“后续,余杭教育将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核心关键,全面启动中小学‘优教’行动。教研员、专家将组团深入学校一线,进行推门听课,着力创建‘品质’课堂,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