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匠心肖德美的川剧文生情缘精益求精力践工 [复制链接]

1#
06:46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实习生赵雪青

《芙蓉花仙》中有一幕给芙蓉花浇水的戏,但道具只是一个空的水桶,为了营造出水桶里有水的真实感,肖德美平常就自己提着水桶去公园里打水,然后模拟洒水浇花的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最终在舞台上表演时,仿佛他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水桶,扬手时似有水花四溅。

肖德美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一个踢袍子的简单动作,不练到百分百完美不肯收手。他说:“我们搞川剧的就是要有工匠精神,一个动作、一个幅度、一个语气、一个眼神,都要精益求精,包括发声、情绪、手位、跟对手之间的交流等等,而且不只是自己的举止要精雕细琢,还要有一种全局意识,服化道、配乐、配器等各方面要配合起来,多次磨合以呈现最好的效果。”

肖德美高校演讲

身体力行在传承中创新

在肖德美眼中,蓝光临老师是川剧工匠精神的代表,回忆起老师75岁高龄还在表演《石怀玉惊梦》“倒僵尸”时,他的眼里仍闪着泪花。

在戏曲中,“倒僵尸”又称“倒硬人”,指人物僵着倒地的动作,属于戏曲毯子功软筋斗表演程式,是一种摔打功夫。演员像一块门板一样倒地,常常会博得满堂彩,但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十分考验演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肖德美展示川剧扇子功

肖德美回忆,为了能再现“倒僵尸”的精彩,年过古稀的蓝光临把家里的铺盖铺在地板上,每天撞墙数百次。“演出那天,座无虚席,台下观众看老师要来真的,都在喊:‘蓝老师不要倒,倒不得!’但老师恍若未闻,‘嘭’地一声倒在台上,现场掌声雷鸣,很多观众都热泪盈眶。”

蓝光临先生的身体力行,让肖德美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注意到,尽管跟着老师学艺时一招一式都学得原汁原味,但也要有自己的思想。比如前述蓝老师的绝活儿“倒僵尸”,肖德美在表演时加上了自己的特技,变成“转体倒僵尸”。

“首先是向老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学来的程式化的东西化为己用,表演不能为程式而程式。”这是肖德美从艺从教四十多年来的心得,也因此探寻出了一条自己的川剧之路。

肖德美传功

教学相长传播川剧艺术

肖德美还是川剧界首个研究生。年,他考入中国戏曲学院MFA硕士研究生班。在北京求学时,他遇到很多话剧界的前辈老师,让他震惊的是,这些老艺术家说他们对川剧是一种“仰望”,还曾派人到成都来学习川剧艺术。“当时我就想,我回去后一定要传承、传播川剧艺术,还要建立起文化自信,告诉川剧人我们有多么了不起,自己要爱自己的艺术、尊重自己的艺术,要认知川剧是一个宝库。”

当时还在读书的肖德美,还受邀去北京舞蹈学院、北舞附中、天津财大等学校讲课,传授川剧折扇的魅力,深受各个专业的学生喜欢。仅凭一把价值五元的折扇,肖德美赚够了在京读研所需要的两万元学费。

肖德美指导美国弟子

在教学过程中,肖德美不断思考“为什么舞蹈界、戏剧界等其他专业要向川剧学习?”带着问题意识,肖德美撰写了论文《谈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并于年被授予中国首届艺术硕士学位,实现了从演员向学者的跨越。回到成都后,肖德美便开始做案头工作,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制作课件,走进国内外高校宣讲,并于年出版专著《川剧文生表演功法》。

“川剧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三百多个曲牌、几千个剧本,它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川剧的剧本文学在全国能够名列前茅?我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四川出文人,在肖德美看来,文人与川剧艺人是互相成就的,“像巴金、郭沫若他们在下面看戏,哪一句台词唱错了,意思表达错了,他们就进行指点,甚至修改剧本,慢慢地川剧文本的文学性就很高了。”

肖德美在国外演出《芙蓉花仙》

对表演者而言,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亲贵族,大大小小的人物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不能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演不好的,所以要学习文化知识。”

肖德美一直致力于传统川剧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先后前往四川大学、电子科大、天津财经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温尼伯皇家芭蕾舞团等高校、艺术院团举办川剧艺术讲座,通过现场讲述和表演,让高校学子对川剧的唱腔之美、音乐之美、行当之美和身段之美有更加直观的体会。

肖德美国外演出受追捧

他也手把手带徒弟,一方面希望有人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一方面希望弟子们能够进一步将川剧传扬开来。他对弟子的要求有三:“第一要热爱艺术,第二要品行优良,第三要身材、嗓音、扮相等要符合川剧文生的形象。”迄今为止,肖德美正式收的徒弟只有四个,横跨中外,还有美国人,年全国戏曲表演青年领*人才之一的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徐超,正是他的弟子。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德美认为:“传承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承上启下,守正创新,是我们新时代的一种要求,这也是一种传播。”

肖德美与年轻演员

此次采访,肖德美并详细讲述自己在训练时受过的伤、流过的血,连骨折也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似乎在他眼中,这些只是成长中的必然。他永远乐观、坚毅,川剧的种子从种下伊始便从未动摇,那些风霜雨雪同阳光一起,滋养出了一棵根系稳固、枝繁叶茂的大树。当年那个站在光线暗处为戏台上的演员们鼓掌的男孩,最终站在了聚光灯下,成为众人视线的焦点,又拾起笔墨,将自己的演出经验编纂成书,惠及众人。

大树下,一朵朵芙蓉花探出头来,清风拂过,花影摇曳、暗香流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