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李翔、曾悦之、记者左阳天报道:活下去、留下来!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红,两代陶瓷匠人,历经百年沧桑,在景德镇演绎了一段凄美、感人的故事。5月16日,大型原创音乐剧《上镇》研讨会在景德镇陶溪川召开。由文艺评论家、戏剧导演和演员、资深媒体记者、江西省高校戏剧联盟代表40余人组成的锐评团成员与该剧主创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原创音乐剧《上镇》的主题、艺术思想、表现形式、音乐舞蹈编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研讨会上,锐评团成员对音乐剧《上镇》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原创是最大特点,剧目主题鲜明、立意高、艺术价值追求高远、形式创新。
锐评团专家认为,该剧在主题音乐创作、舞蹈编排、故事情节创编上有颇多出彩之处,对景德镇陶瓷本土文化和历史高度还原,音乐好听、舞蹈形式多样,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充满本土特色,是一部难得的题材好、创作佳的精品。对于1.0版本的《上镇》,专家学者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出剧目还可以在故事人物刻画、剧情转换、舞美设计、细节展示上精雕细磨,通过后期的改进,力争呈现更完美的作品。
研讨会气氛热烈,专家学者、导演编剧、青年学生们纷纷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共同谋划研究《上镇》剧目的打磨提升工作,希望通过该剧后期提升,更好地讲好景德镇故事,唱响新时代工匠精神。研讨会上,该剧出品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讲述了打造《上镇》的初衷。
刘子力表示,一千年以来,景德镇周边人到景德镇来讨生活,这个过程称之为“上镇”,“上镇”蕴含了对景德镇的向往、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刘子力说,剧目从“传承”“活下去”“留下来”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通过对“釉里红”制作工艺的传承,讲述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爱情、生活的故事。
国家一级演员、江西省话剧团副团长刘学*发言称,《上镇》是一部气势恢弘、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好剧,故事情节感人肺腑,主创通过各种想法和构思,把观众引入到30年代景德镇和现代那个情景当中,这是一个有灵*的艺术作品,其中的一些情节,如窑厂工人集体挽留主角王火生留下来的一段,让人瞬间感动。
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勇表示,《上镇》作品“生逢其时”,当下的景德镇是一个非常现代、多元、包容的城市,通过音乐剧展现景德镇城市文化,是符合当下趋势的。在戏剧结构上,苏勇说,戏剧中青色和红色隐喻的是现代瓷的精神和文化传承精神。剧中,工匠精神,仁义精神,家国情怀通过“一抹红”进行了转化,结尾处一个小战士吹响*号,传神的代表了旧世界向新世界的转换。
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戏剧社的指导老师张爱敏说:“《上镇》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台大课,景德镇有它的精,它的*,这部剧背后,是景德镇厚重的文化历史,是工匠精神,还有红色革命精神。《上镇》剧中,主创团队巧妙地安排舞蹈演员对‘胚泥’制作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了演绎,获得了全场热烈掌声,得到了锐评团成员的一致点赞。”
电影制片人、导演、书法家邓绍鹏表示,舞蹈编排应该多加入一些陶瓷制作元素,例如有景德镇特色的器形及青花釉里红色系。同时,还应从陶瓷的练泥,做胚,拉胚等制作工艺的动作里面提取些编舞元素。音乐剧也是舞台艺术,他认为,在舞台的背景画可以再增加一些传统陶瓷文化元素,例如古窑制作工艺场面和民俗博览区背景、道具等。从整部剧来说,多体现景德镇特有的元素,让观众看完就有景德镇独有的感觉,目前除了烧窑之外还不是特别明显。
电影制片人、导演、书法家邓绍鹏
研讨会上,来自省内戏剧剧团的导演编剧、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等高校戏剧社团的同学也发表了看法,大家认为,通过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融合多种唱法,《上镇》展现了景德镇年轻人如何追梦的生动故事,是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剧。
5月14日至15日,《上镇》在新落成的陶溪川大剧院进行了两场预演,吸引了不少观众,场场爆满。该剧将于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在景德镇陶溪川大剧院正式演出。
本文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