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后背发凉,尤其是后背两个肩胛骨之间这片区域特别凉。最常见的有这四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心阳不振,后背肩胛骨这个位置正好是上焦,这样的人经常会出现心慌胸闷、甚至胸前区闷痛。第二个是寒邪袭肺,肺部的阳气不足,这样的人更多见的是出现了咳嗽咳喘,一受凉就特别容易感冒,出现了支气管炎发作的情况了。第三种情况就是因为外面的风寒邪气侵犯我们后背的督脉、侵犯膀胱经,导致了局部的经络淤堵,导致了寒邪的侵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痹症,去疏通经络散寒就可以。最后还有一种人,因为他整个身体的肾阳虚衰,我们说肾主骨生髓,而我们后背的脊柱上有一条经络,叫督脉。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一旦你肾阳虚了,肾阳不能从命门穿出走行我们整个督脉,督脉的阳气虚弱没有阳气供应,出现寒邪侵袭导致后背发凉的情况。
以上是我们最常见的四种情况。当然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心肾不能上下相交,以及阳气郁结的问题都会导致后背发凉。如果你是属于前四种,我们来看看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第一种叫后背发凉,多见胸阳不振。像这样的人通常会伴有一些心脏的不适,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他本身就心脏病,尤其是一受凉就容易心慌、胸闷、胸前区的闷痛,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伸舌头舌质淡、舌苔白,会出现胃寒肢冷的情况。我们最常用的就是一些温胸阳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通常都属于处方药,在医生的处方下来进行使用。比较温和的像柏子养心这样的药对于心气虚寒比较有用。
在这儿教大家2个穴位。第一个叫做至阳穴,在我们后背有一条督脉,这个至阳穴在哪呢?它在我们后背脊柱的第七节胸椎下面的凹陷,怎么找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摸一摸你后背是不是有肩胛骨啊?两个肩胛骨之间最下缘连线的正中间就是至阳穴,对于提振我们胸阳,甚至提振胃阳都是比较好的,它正好在我们上中焦交界的位置。这个治阳穴建议就用艾灸条平时多去艾灸一下,提振我们整个的胸阳,对于胸阳不振导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有帮助的。第二个穴位叫神道穴,为什么选这个穴位啊?它是在我们第五节胸椎下面那个凹陷,至阳穴再往上摸两节,第五胸椎下面这个凹陷,也就是神道穴。在这个神道穴旁开1.5寸,两边是心俞穴,心俞穴左右各一,心俞穴是专门调理心脏的。所以说两边的心俞加上中间的神道,对于提振心阳是非常有帮助的,平时可以多艾灸一下。
第二种叫做肺气虚寒了。那么寒邪袭肺就会导致后背出现明显的发凉问题。像这样的人多见的会伴有咳嗽咳喘,容易感冒。多见风寒感冒、流清鼻涕、咳白痰,受凉后加重,尤其是有些老慢支、老哮喘一到冬天就犯,舌淡苔白、怕冷。我们就去用一些像这种气管炎丸,或者用通宣理肺丸,可以用温肺散寒这样的药物。我们还可以选择艾灸的方式,灸身柱穴,在第三节胸椎下面的凹陷。身柱穴两边各1.5寸,就是肺俞穴。肺俞穴治什么病啊?是不是就专门治肺病了?我们对于肺气虚寒,寒邪侵肺这样的问题,我们去用艾灸的方法灸一灸中间的身柱穴,在横着这样一艾灸是不是把两边的肺腧穴都艾灸到了?每次10到15分钟,可以隔天去做一次,对于像肺气虚寒的人有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种你说我也没有心慌胸闷,也不咳嗽咳喘、不爱感冒,就是感觉后背这个地方发凉。多见是风寒邪气侵犯了局部的经络,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去用小活络丸、天麻丸这样的,可以用比较好的散除风寒、疏通经络的药物。我们就选刚才讲到的这三个穴位就可以了,身柱神道,还有至阳,是不是分别在第三胸椎、第五胸椎、第七胸椎。他们三个穴位全都是督脉上的大穴,对于去提振整个督脉的阳气,尤其是偏上焦的、我们说的膀胱经和督脉受寒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去艾灸这三个穴位,就能非常好的缓解我们后背、肩胛骨区这个地方发凉的问题。
最后一种情况,整个人就是怕凉,不光肩胛区,还有脊柱,腰背都凉。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你可能是因为肾阳虚导致的阳气虚弱,督脉的阳气不足,导致了整个身体督脉的阳气就弱了。
再多教你几个穴位,你选什么呢?首先第一个,我们从上面选。选一个大椎穴,一低头,脖子后面最高骨头下面的凹陷处,在第七胸椎脊突下,这就是大椎。我们再选第二个,在两个肩胛骨连线的中间,这叫至阳。我们再往下再找一个,找什么穴位呢?叫做命门穴。它在第二腰椎的棘突下,肚脐平着画一道水平线,连到你的后背正中间,这个地方就是命门了,我们用艾灸的方法艾灸大椎、至阳,还有命门,这样就把我们整个脊柱的阳气给它提振起来了。我们还可以去选择一些桂附地*丸或者右归丸去补肾阳的药物,吃完药之后再去隔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去做艾灸,这个时候药物非常好的去入了经络,你再去引用艾灸的方法,震一下这条经络的阳气,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