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诗里的美景。
如今,行走在通化市乡村,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农家乐精致气派;荒地上的休闲公园凉亭美景、鲜花盛开;农家院里清新整洁、惬意悠然;各个乡村的景区、花海、农庄喜迎宾客……
在聚力奋进中,通化市一幅幅秀美活力的田园新景扑面而来。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之年。通化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府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领“三农”工作,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特点,纷纷在“七彩田园”上,走出了一条符合通化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年初以来,通化市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行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集安市:产业花样多农民乐开怀
眼下,来到坐落于鸭绿江河谷流域的集安鸭江谷酒庄,亩开阔的葡萄园里,葡萄藤攀爬有序、郁郁葱葱,一串串葡萄正静待成熟。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集安市创新提出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区概念,通过与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合作,选育出能酿造顶级红色冰酒的“北冰红”山葡萄品种。“北冰红”果实含糖高,总酸和单宁适中,在鸭绿江河谷栽培,可在树上自然挂果至冰冻,是酿造冰红山葡萄酒的上佳原料,所酿造的冰葡萄酒品质上乘。
目前,集安市山葡萄已发展到2.1万亩,拥有葡萄酒庄7家。继年集安人参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后,集安山葡萄于年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吉林省唯一获得两种特优区称号的县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集安,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让特色乡村成为休闲旅游娱乐的热门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集安市打造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既增加了乡村旅游地,又提高了村民收入。
“俺们村重点发展民宿和赏花采摘游”在太王镇钱湾村,“老姜农家院”的主人姜贵成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房屋破旧、道路坑洼,现在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人居生活环境大大改善,自己也干起了民宿。“我和老伴一年能挣6万多块钱。去年,俺们钱湾村旅游综合收入达万元呢。”姜贵成自豪地说到。
通化县:“三产”融合彰显特色农业魅力
“把地租出去种蓝莓,租金、务工赚双份钱,活多得忙不过来。”眼下正值通化县光华镇蓝莓产业园收获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挂在枝头,让前来采摘的游客垂涎欲滴,也带动了像刘桂琴一样的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完成投资5.7亿元的蓝莓产业园,已经建立系列产品加工、储运销售成熟体系,覆盖种植面积亩。进入采摘丰收季,光华生态蓝莓小镇还围绕蓝莓产业发展起了旅游业,通过举办“蓝莓节”“蓝莓采摘月”等形式发展吃、住、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近年来,通化县把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以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工业化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一产”总量提升,促进“二三产”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具有工业化加工能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6个,带动产生13个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了户农民合作社、名农业致富带头人。年,全县通过特色园区带动“三产”融合实现产值36亿元。
当下,快大人参产业园已完成投资9.4亿元,冷链仓储区、工业加工区、产品交易区、电子商务区全部投入运营。通化县鲜食玉米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建设精深加工企业6户,覆盖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此外,绿优稻米、林蛙、通天山葡萄酒、长白山食用菌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发展。
创新园区业态关联,拉长产业融合链条。通化县鼓励园区企业纵向关联集聚发展,通过开发创造新型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依托蓝莓、葡萄酒、人参等特色产业园区所带动的种养基地资源,鼓励企业以特色农产品采摘为基础,向休闲观光农业延伸,逐步延伸到民宿体验、休闲养生、红色教育、冰雪旅游等领域,现已打造出特色全域旅游乡镇10个。
柳河县:鼓起钱袋子走向好日子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柳河县始终将鼓胀农民的钱袋子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拓宽农村群众致富路。
来到安口镇烧锅村榛子园,村书记戴振武正带领榛农清理榛子树下的杂物。“再有半个月左右大榛子就成熟了,只要一晃果树,榛子就会落到地上。”说着话,戴振武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安口镇大榛子是柳河县远近闻名的“致富果”,种植面积2.84万亩、年产量万斤,年产值1.6亿元,余户农户参与种植,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元,是安口镇的主导产业。
为了助推产业发展,安口镇申请项目资金万元,先后建成了智能化扦插种苗繁育基地、大榛子标准化种植园区、半山区“果园综合管理机”研发建设项目、榛子优质种苗培育基地、榛子加工生产线、自媒体销售平台等。此外,还组建了柳河县大果榛子产业商会,拥有线上商铺12家、种植合作社31家;成立了吉林省榛臻产业合作社联合社,拥有会员家,遍布吉林省各县区。
在位于罗通山镇自立村的逸景大峡谷漂流,乘皮筏顺流而下,两岸群山环绕、林木繁茂,险峰、奇石、蓝天、白云倒映水中,一路漂来,美不胜收。
逸景大峡谷漂流全程11.7公里,漂流时长约2.5小时,利用水流中的弯道和急滩带给人们娱乐性和刺激性。
“自从年漂流建成,不仅柳河县和通化其他地区的游客过来游玩,还吸引了沈阳、长春、吉林等地的游客。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能接待多人。”珩阳逸景集团董事长王占友告诉记者,目前漂流的承载力可同时容纳人,随着工程日渐完善,可同时容纳人。
逸景大峡谷漂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沁人心脾的清凉,还有就业增收的喜意,罗通山镇余名村民就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每天八点我都准时过来上班,为游客助漂,一个月2块的固定工资加上块满勤奖,能挣0块钱,工作轻松不累,最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自立村村民赵峰高兴得合不拢嘴。
辉南县:乡村蝶变向美而行
探访辉南县美丽乡村发展,“桃花源”般的村庄随处可见,一派勃勃生机。
来到石道河镇石道河村村民陶淑霞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庭院,新修的彩钢棚和铁艺栅栏让昔日杂乱的农家院旧貌换新颜。
“从开春以来,村干部领着我们起早贪黑的打造美丽乡村。你看,这院里原来歪歪扭扭的木头帐子变成了铁帐子,棚子建的也整齐。路边的花开了,家家户户干净整洁,俺们农村可大不一样喽!”陶淑霞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家家院子、园子、屋子都有了新变化。
以美丽乡村新模式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辉南县将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总体布局,按照“抓点成线、连片促面”的原则,不断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提档升级,以产业强村推动乡村振兴。
“这几年,村里不仅美了,县里还想了不少让村民致富增收的好办法,我们村就建起了60多栋大棚的绿色棚膜经济园,有反季节蔬菜、观赏花卉还有锦鲤养殖……”在辉南县朝阳镇向阳村,村书记张宏带记者体验了一场美丽的“向阳村风情游”,只见田野广阔、屋舍俨然,产业兴旺、村美人富,好似一幅惬意悠然的喜人画卷。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厚植乡村振兴新优势,辉南县还积极落实县财*补助一点、包保单位帮扶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农民出一点“五个一点”多元投入机制,争取项目资金,实现涉农资金“四两拨千斤”聚合效应。
在辉发城镇民主村,以粮食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特色农业为重点支撑,该村正着力打造地方农业名片。辉发城镇民主村村书记王凤余告诉记者,村里年种植菇娘、西瓜、香瓜等特色果蔬余亩,初步形成了种植业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环境好了、产业强了、游客多了、生活富了,走在乡村振兴这条大道上,我们有信心。”王凤余坚定地说。
东昌区:特色农业种植风生水起
漫步在东昌区江东乡横道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桑*种植大棚,棚内布满的桑*绕着一株株菌棒如花朵般盛开。
具有广阔的药用和保健市场前景的桑*,被称之为“森林*金”。“我们看到了桑*产业的发展前景,立足辖区资源特色,多方考察市场,最终选择与通化聚鑫仙草堂合作,打造药食真菌种植基地。”村*支部书记崔新富介绍说,年以来,全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累计投入资金0万元,桑*栽培大棚发展到34个,桑*菌棒达到21万棒。今年计划投入资金万元,建设种植桑*冷棚10个,种植桑*菌棒8万棒。
特色农业种植在东昌区发展的风生水起,依托主城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菜、果等特色产业,精心培育食用菌、中草药、花卉、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区农林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作为东昌区“金龙夹”风景圈内的璀璨明珠,坐落在金厂镇夹皮沟村的金江花海玫瑰园区内,一座“鹊桥”连接了花海。园区内建有“花好月圆”“花前月下”“玫瑰小屋”等10余处景点。此外,玫瑰深加工车间、玫瑰产品专卖店、9间民宿、个宿营帐篷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玫瑰园里,是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园。
玫瑰园流转农户土地亩,带动户农户年均增收20万元,夯实了农民致富新渠道。园区从之前的玫瑰种植、生产、深加工向乡村旅游综合利用发展,逐步整合生态、文化、康养等产业资源,将单一的特产加工业拓展为完善的田园综合体。
通集高速公路在夹皮沟村穿境而过,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四通八达,原生态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受气候条件影响,夹皮沟村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木耳的生长,在这里生长的东北黑木耳具有生长期长、肉厚、口感柔嫩、水发性好等特点。
年,“三合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目前,合作社年产木耳45万斤,年产值万元。几年来,合作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通过和通化市师范学院、通化市农业学校等院校进行合作,产品质量不断升级,被消费者认定为优质绿色食品。
二道江区:希望田野上的绿美家园
“农民要自力更生,别人给的始终没有劳动得来的心里踏实。”二道江区铁厂镇一心村稻米加工厂成立不到3年,村里有了不断壮大的产业,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年年增加,产销一体化的致富的“舞台”给脱贫户刘广凤吃下了“定心丸”。
走质量兴农、绿色强农、特色富农的振兴之路,二道江区委、区*府科学谋划新思路,优化乡村产业、区域、空间布局,打造高质量特色龙型、园区、沟谷经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今年,二道江区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形成具有较长产业链、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发展前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重点打造优质稻米、中药材、林特山珍农业龙型经济。
在优质稻米产业上,围绕铁厂镇一心村绿色优质稻米产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大投入万元,完善厂房、库房,购置清粮机器等设施,加强绿色大米品牌的认证和宣传,打造绿色有机稻米产业基地,争取年内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发展绿色食品稻米面积达到亩。
在中药材产业上,推进灵芝孢子粉、三枝九叶草、林下参、五味子等中草药材种植,构建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种源保护、研发科普“四位一体”的道地药材发展新模式,辐射带动中小药材种植标准化、产业加工精深化、仓储功能设施化。
在林特山珍产业上,重点发展林蛙、藏香猪、林下鸡、梅花鹿养殖和红松果林、山核桃、大榛子、东北软枣猕猴桃等经济果林,建设集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基地,提升林特山珍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新支点。
推进农特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二道江区优化区域布局,按照通化市建设环城都市农业圈产业定位,统筹园区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以农业现代示范园创建作为推进全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快绿色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
打造“一沟一业、一谷一品”,深度挖掘山水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对区域内6条特色沟谷经济带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原乡民宿休闲型、森林运动康养型、温泉康养度假型、创新农业体验型”的全景式沟谷经济示范带,全面提升沟谷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隋二龙李铭裴虹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