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新兴市场国家遭遇资本外流压力
TUhjnbcbe - 2020/6/24 11:19:00
皮肤病治疗

新兴市场国家遭遇资本外流压力


由于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复苏脱轨的风险加剧,国际资本近来加快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债市以及银行间市场撤出,回流美国本土,导致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动荡,货币贬值。


  连日来,亚洲经济体货币贬值明显,韩国和印尼*府已经入市干预。专家认为,国际资本“回巢”美元资产,加剧全球市场美元流动性紧缺,新兴市场国家对此应保持警惕。但是,亚洲地区金融体系经受住了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高峰时期的考验,目前的资本外流是可控的,应不至于酿成危机。


  反弹会否沦为“一日游”行情?


  9月27日,受投资者逢低买入和欧洲酝酿新的救助方案带来的乐观情绪推动,亚洲主要股市强劲反弹。欧美股市也出现上扬。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市场对欧债危机的疑虑还未消除,此轮反弹是否最终沦为“一日游”行情,仍未可知。


  此前多个交易日,亚太主要股市连续遭遇恐慌性抛售。26日,泰国股指狂跌5.65%,盘中一度下跌9.46%,触发泰国证券交易所启动自动“断路”机制,中止交易约5分钟。截至26日的连续3天大跌,使得泰国股市市值蒸发1.02万亿泰铢,股指累计下挫11.1%。外资的持续出逃,加剧了股市下挫。数据显示,26日,外资净抛出泰国股票30亿泰铢。加上进口商进场收购美元,导致美元需求增加,冲击泰铢汇率,26日,泰铢汇率一度下挫至31.02泰铢兑1美元。与20天前相比,目前每1美元可多兑换1泰铢。


  泰国的境况并非东南亚国家中最糟糕的。菲律宾和印尼股市此前连续多个交易日累计下挫幅度均超过10%。印尼盾兑美元贬值至一年多以来新低。新加坡元从本月初至目前贬值近8%。截至9月26日,韩元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两个月前贬值了12.1%,其近两个月来的贬值幅度在21个主要国家货币中处于最高水平。


  多种因素导致美元紧缺


  美元的强势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集体颓减,与国际资本回流到被视为“避风港”的美元和美国国债市场有关。美国专业资金流向监测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由于担心欧债危机困境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连续8周出现资金流出,累计达181亿美元,而自今年年初迄今的流出规模已达300亿美元。[1][2][3]下一页几乎在一夜之间,新兴市场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入的热土变成主要流出地。在全球市场,美元泛滥也演变成美元紧缺。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告诉本报,银行之间相互不信任在上升,都不敢或者不愿把钱借给对方。此外,商业银行往往是通过发行商业票据从美国货币市场获取美元,但由于市场不稳定,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减少了商业票据的购买量。以上多种因素导致美元紧缺。


  中国有信心维持人民币稳定


  除股市外,经济学家认为,下一个“多米诺骨牌”可能是亚洲债券市场。那些对外资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所受冲击更大,印尼就是一例。由于印尼利率高,外国投资者持有印尼债券的比例大。近期,资金从印尼债券市场外流,打压了印尼盾。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如果外资从亚洲债券市场更大规模地撤出,亚洲货币将进一步走软。亚洲国家中,受此轮资本外流影响最大的韩国和印尼央行纷纷干预市场。据华侨银行交易员不完全统计,韩国央行的干预金额可能已达200亿美元。而印尼央行也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美元给指定国有银行,稳定印尼盾的走势。


  由于美元反弹,近期在香港等地的离岸人民币也出现剧烈波动,一些机构投资者退出这个市场,导致了从上周四起离岸人民币大幅贬值。但在中国大陆,2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735,创历史低点,27日则报6.3760,显示出中国央行有信心在全球震荡中维持人民币稳定。谢栋铭认为,在其他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反而升值,向市场传递了强烈信号,打消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策出现变化的预期。他认为,人民币依然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货币之一。


  亚洲各国保持高度警惕


  事实上,资本外流并非亚洲的专利。最近几周,拉美的巴西和阿根廷也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外流现象。自9月以来,美元兑巴西货币雷亚尔的汇率不断上升,流入巴西的美元持续减少。分析师认为,巴西央行下调基准利率,加速了资本外流趋势。


  国际资本的突然外流,让新兴市场国家嗅到了金融危机前一页[1][2][3]下一页的味道,一些分析师甚至把目前的情形与2007—2008年情形相提并论。


  韩国金融委员会发言人李正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说,投资到韩国金融市场的欧洲资本占所有外国资本的32%左右,近一段时间由于欧洲经济出现问题,大批欧洲资本开始撤回,其他外国资本也出现跟风,因此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经济资讯、分析和咨询服务机构IH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认为,金融市场形势的恶化,主要是受欧元区救助行动迟缓而且发出的信息自相矛盾所致。据IHS估计,今明两年美国和欧洲经济都会保持正增长,陷入衰退可能性较低,且尚未出现全球范围内的信贷紧缩。谢栋铭也认为,目前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出仍是可控的。亚洲经济体外汇储备充足,不需要动用同美联储的货币互换机制。像韩国、印尼央行抛出美元,目前看对稳定市场起到了较好效果。然而,欧元区债务危机能否真正得到解决,市场仍高度怀疑,因此,亚洲经济体未来对资本流动仍要保持警惕。


  (本报曼谷、首尔9月27日电)


  >>点评


  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市场这一轮撤资不单是在亚洲地区,上周美国和欧洲市场也经历了撤资浪潮。主要是由于市场普遍担心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府争吵之下难以达成救助方案,从而导致第二轮经济危机出现,大量资金撤出变现。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很多资金流出欧洲市场。8月美国出现债务危机,9月法国和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引起恐慌,一部分资金流入了美国市场,还有一部分资金进入了亚洲市场。一两个月来,欧元贬值20%到30%,从技术上看,这些短期资本开始获利回吐。


  此外,亚洲经济有过热现象,通胀日益严重,市场担心*府会采取紧缩*策,遏制放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预计亚洲地区明年经济增长将放缓,对亚洲经济的担忧也使短期资本开始撤出亚洲。但亚洲不会出现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如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实力上升,对欧美经济的依赖性下降,区域内投资和贸易发展规模较大,抗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


  资金外撤会使亚洲资本市场继续震荡下跌,资金状况趋紧。另外,一些短期资本进入民间资本市场,如果货币*策不放松的话,中小型企业融资会受到影响。但热钱撤出后有助于减缓通胀压力,使得亚洲国家能够更好地控制通胀。


  本报驻泰国 吴成良 本报驻韩国 莽九晨


前一页[1][2][3]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兴市场国家遭遇资本外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