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虚拟运营商把垄断之门推开了多少
第一批牌照发放,意味着民营资本终于能够参与长期被垄断的电信业竞争,民营资本将进入电信行业最核心领域。
12月2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了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共有十一家企业获得牌照。
从今年5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以来,虚拟运营商成为关注热点已经超过半年,这次终于尘埃落定。第一批牌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民营资本终于能够参与长期被垄断的电信业竞争,有助于促进电信业改革转型升级,进一步繁荣信息通信市场。
虚拟运营商诞生的意义还决不止于电信业,它还是民营资本争取市场公平竞争地位的一大进步。民营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属于非公36条破冰的一部分,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条款的践行。本次三中全会也提出,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垄断。获取牌照后,民营资本将能够进入电信行业最核心领域。
所谓最核心领域,是指虚拟运营商在从电信巨头手中购买移动通信服务后,可以用自有品牌运营包括移动语音等各种移动通信业务。京东在获得牌照后就雄心勃勃地声称,在5年内力争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的意义重大,但至少从短期内看,中国的虚拟运营商要大有作为,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原来垄断的电信巨头不会乐于看到虚拟运营商成长到威胁其市场地位。在实际运营中,它们依旧可以发挥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因为它们毕竟是基础电信络的卖方,而且拥有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从现实看也是如此,第一批十一家企业基本都是它们原来关系良好的合作伙伴,而缺乏强有力的入侵者。
由于事先已经规定外资股权比例高于10%的民企不能获取申请资格,中国市场上最有实力以创新业务冲击三大运营商的腾讯、百度等境外资本占比较大的互联公司无法直接成为虚拟运营商。没有互联巨头参与市场博弈,没有足够的创新业务,这足以使对虚拟运营商的期待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在中国市场上,微信已经在实质上把电信竞争带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但电信巨头肯定不会允许腾讯成为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面临的另外一大问题是,它们在中国出现的太晚了。从现有的全球记录看,各国的虚拟运营商大多数其实并不算成功,即便在电信市场更开放的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虚拟运营商的市场规模占整体市场份额也不过7%~10%,而后来又赶上互联大潮,连运营商都日趋管道化,裁员、亏损成为常态,短信、语音业务都在萎缩,虚拟运营商这类批发商还有多大赚头真不好说。
因此,未来如果像国外早期的虚拟运营商那样,把业务立足于移动服务的倒买倒卖或者干脆发起价格战,这样的企业一定没有前途。中国虚拟运营商的未来还是在于创新,业务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巨头的环绕下杀出重围,营造起自己的一片天地。当然,民众也希望,电信业垄断之门被推开之后,在将来能够开得更大一些,让未来的竞争更激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