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抗战期间从武汉唱响的雄壮歌声到敌人后方
TUhjnbcbe - 2023/11/1 21:02:00

抗战期间从武汉唱响的雄壮歌声

《到敌人后方去》

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论持久战》

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背景下,无论*派,无论阵营,全国上下都齐心协力抵抗外辱。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就是由冼星海和赵启海在这个时候创作的,它以振奋人心的曲调极大的鼓舞了抗战志士们的心,也迅速的流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

▲电影《黎明前的黑暗》使用到敌人后方去作为插曲

《到敌人后方去》是一首先有歌词再谱曲的作品。“到敌人后方去,把*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这首歌的歌词就充满了节奏感,它以反复的修辞手法,有意地让最重要的句子多次重复出现,起到强调的作用。在这首歌的作曲中,也对这种反复手法做出了强调。这首歌是进行曲风格,使用了一般在群众歌曲中不常用的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是西洋乐的一种形式,其中主题的部分一般会出现三次以上。在西方音乐材料中,它其实更多的被用于奏鸣曲的终曲乐章以达到情绪的推高效果,或者在歌剧中表现人物内心的犹豫与反复。

▲抗日游击战浮雕

但是,《到敌人后方去》这首歌的回旋曲式却在与歌词的结合上有了新的延展。在进行曲的节奏下,主题部重复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战斗口号的感觉。重复回旋让“到敌人后方去,把*子赶出去”这句歌词更加易于深入人心。并且,《到敌人后方去》是一首以齐唱的方式表现的曲目,这样的重复也产生了一种人民战争的氛围,无数的游击队员神出*没,在敌人后方进行战斗。星星之火,互相唱和,产生一种鼓舞的力量。

这首歌的创作是在年风云际会的武汉。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日*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华北、山东等地,大量的文化界人士不愿在日伪*府下苟活,因此,在此时他们随着战火流亡到了武汉。

▲武汉街头宣传抗日的市民

当时的武汉聚集了来自全国的文化名流,有萧红、萧*和端木蕻良等“九一八”以来的东北流亡学生,有郁达夫、赵丹、金山、冼星海等上海抗日救亡艺术家,也有从济南齐鲁大学来的老舍,从还有从北平来的崔巍、蔡元培以及北平高校的学生们。

当时的武汉市民对这些艺术家们都不陌生,尤其是冼星海。在刚到武汉的时候,市民对他们仰慕已久,车子开到哪里,人们就把哪里围得水泄不通,先是要他教唱歌,教了之后就要他指挥大家齐唱。除了集体演出之外,冼星海还举办了“冼星海个人救亡歌咏会”和“海星歌咏训练班”,教授唱歌,作曲和指挥。

这些抗日歌咏艺术家们走遍了武汉三镇,举办各类的抗日宣传活动。在一次抗战扩大宣传周的活动上,冼星海指挥大家合唱《义勇*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向*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歌曲。这些歌在场的群众们都会唱,也都爱唱,他们跟着一起唱了起来,在唱完之后,数十万群众又从*鹤楼开始游行,抗日斗争的氛围如火如荼。

▲冼星海

年,也是十年战火结束后共产*人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坛上,周恩来、邓颖超、叶剑英。武汉时任国民*事委员会*治部主任的是蒋介石亲自任命的陈诚,他亲自登门拜访周恩来,请他出任*治部副部长。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周恩来曾经是*埔*校的*治部主任,有极高的声望。在周恩来的邀请下,老舍和阳瀚生等人在武汉筹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大敌压境的紧迫氛围下,武汉迎来了抗敌的文艺宣传的高峰时期。

《到敌人后方去》的词作者赵启海就是在武汉与这首歌的作曲家冼星海第一次见面。赵启海在当时只是北平的流亡学生。卢沟桥事变后,他与崔巍、张瑞芳等人一起组织了“北平流亡学生剧团”,他们一路南下,一路宣传抗日。

▲赵启海90年代照片(左三)

到了武汉之后,田汉、洪深等人的组织下,这些演剧队的艺术家们被编入*委会*治部第三厅艺术宣传美术音乐科,从事歌咏和抗日宣传工作。他们组建了“全国歌咏协会”,就在这里,赵启海和冼星海相遇结识。

当年的9月1日,周恩来对第三厅所属的演剧队全体人员作出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时,讲述了日寇直逼武汉,国难当头,应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在周恩来的演讲中,重点地提出了“到敌人后方去开辟工作、扩大实力、抗战到底”的思路。

▲周恩来在武汉

这就是抗日游击战的思路,也是共产*在抗敌实战中总结的经验。赵启海在听到这样的思路之后,便创作了这首《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在看到歌词之后,很快地谱出了曲子。这首歌的主题部分以从弱拍的后半拍起,音级进行多为跳进,动力性强,生动地烘托了万众一心抗日的坚定信心。

从武汉开始,《到敌人后方去》很快的流传开来,就如同这首歌的歌词一样,它迅速地传唱到了敌人的后方,在晋察冀根据地,在太行山根据地,在每一个有抗日火种的地方,都能听到这首歌,它的流传直至今日。

▲年全国歌咏协会筹备委员会合影

充满号召力的旋律,鲜明坚定的节奏,是《到敌人后方去》的艺术特色,这首歌表现出了振奋人心的精神面貌,这也是年武汉所有抗战文艺工作者的写照。他们虽然退守武汉,却依旧对胜利有着绝对的信心。

“我们不是为唱歌而唱歌,唱歌也是抗日救亡!”这是冼星海的原话,这些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援着前线的将士。而这种力量正是通过歌声传递出来的,因此,《到敌人后方去》除了本身的艺术性之外,也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因此,在建国之后,年创排的书写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也使用了这首歌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再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感受到那个苦难年代的脉动,感受到文艺工作者们不畏强敌,昂扬斗争的力量,这正是《到敌人后方去》这首歌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战期间从武汉唱响的雄壮歌声到敌人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