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根据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诗意而作。该诗写的是梨园子弟李凭在都城长安弹奏箜篌时产生的泣*神、动天地、石破天惊的演奏效果。乐曲前半部分运用起伏多变的节奏,虚实相应的旋律,描绘了“昆山易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的幻想境界。后半部分采用明快的舞蹈型节奏既轻灵又粗狂。
《箜篌引》是庄曜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首古筝曲目,此曲打破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的定弦方式,采用人工定弦方式,融汇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并且很很巧妙地传达了中国独特的韵味,带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一首优秀的现代筝曲。
本曲是一首带长大引子、减缩再现的三部曲式,展现了一个绮丽、奇妙的幻想世界,是一首极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乐曲。通过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描述,使听者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听觉享受。作曲家借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乐曲前半部分以虚实相映的旋律,起伏多变的节奏,着意抒发原诗带有幻想性的意境。后半部分采用比较明快的舞蹈性节奏,既有轻灵,又有粗犷,既有婆娑翩翩,又有“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特景观。使听众随着乐曲进入一个天高地阔神话般的世界。
如何提高演奏古筝曲《箜篌引》的技术,从而充分体现其美学思想?
“引”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原是套曲结构中位于序之后、歌之前的一个结构部位,后用作独立乐曲的标题称谓。古筝曲《箜篌引》是作曲家庄曜根据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诗意而写成的一部当代古筝作品。乐曲的曲式结构与诗歌的结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乐曲的核心音调源自古代西域调式特性小二度音程的核心音调,长大的散序,运用起伏多变的节奏,虚实相间的旋律和织体,表现了“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幻想境界。广板在演奏时速度、力度、强弱可稍自由,呈现出梦境般的意境。第1小节的六连音和第2小节由慢渐快再渐慢的自由反复,应在弱处力度突出,突出核心音调。第3小节由慢渐快的下行摸进,在低音声部附点的配合下,从高音区快速降低之低音区,要求音点颗粒清晰,各指弹奏的力度要均匀。第4到6小节带装饰音的八度重复,使得节奏上有松紧变化。第6小节到12小节的煞弦处,音乐要连起来一气呵成。散序的中间段从15小节起,流畅柔美,旋律虚实相间,时隐时现,此处注意适当的捂弦和强调重音,突出音乐的跌宕起伏。18、22、23小节最后一拍是密集的,起到连接过度的作用,弹奏时注意要清晰有力。散序结束处即44、45小节的短句要将连串的十六分音符酣畅淋漓、颗粒感强的弹奏出来。
A段呈示段具有舞蹈性的节奏织体,47—50小节演奏要力量集中并富有弹性。突出重音、干净、敏捷、动感鲜明。第一次变奏,64—71小节要演奏得粗犷、豪爽。第二次变奏,72—75小节高音区旋律要晶莹、灵巧,并作出强弱对比。第三次变奏,81—91小节音色要浑厚、丰满,情绪一次比一次激烈。B段主题是从98小节开始,用双手八度平行齐奏的形式,呈现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流动性音乐。为后面华彩段的展开铺垫。小节开始两次弱起渐强,力度的对比要处理好。小节开始的技巧性段落,要注意左手在保持力度和速度的同时,音点要清晰有力。—小节要弹好非节拍重音,使音乐充满动感。
A1段主题音调提高,节奏拉宽,很强的力度再次出现,音乐热烈奔放。小节是开头主题核心音乐的再现,配以大幅度的刮奏和扫弦,表现出开阔的豪情。小节开始进入乐曲的结尾,在有规律的扫弦下,乐曲富有生气。在快速的速度与力度的共同作用下,音乐达到高潮。最后全曲是在双手强有力的刮奏中结束。
此曲的演奏一定要结合其创作背景进行演奏,才能将这首乐曲及这首诗的美学意境演绎出来。
适合怎样的古筝者学习?
箜篌引算是专业曲子了,大学曲目,整首曲子下来大概8分钟到10分钟的样子,看演奏者的分配,箜篌引这首曲子舞蹈表现力很强,如果你只练习到7.8级的曲子。你应该的驾驭不了,如果不是考专业,可以不需要弹这首曲子,那朋友说的打虎上山。这首曲子不错,练习了基本功,也是一个很激情的曲子,全曲都是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