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改造升级后的武汉剧院院内的“霓虹戏院”。记者许魏巍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6日讯(记者万旭明通讯员滑凌云)阔别许久,经过了建成以来规模最大、投入最高、历时最长的一次改造升级工程,武汉剧院在6日晚重新拉开大幕。这座有着62年历史的剧场,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武汉人,已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更新归来”的剧场,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这里的“新变化”都细致、妥帖地藏在观众看不见的地方。
修旧如旧,恢复历史风貌
“好像没什么变化,又好像哪里都不一样了。”再次走进武汉剧院,不少观众都有这样的疑惑。
武汉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武汉剧院首演于年10月,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这次改造升级遵循的是‘修旧如旧’的原则,剧院的结构、外观等都维持了原有设计,不做改动,只做保护性修缮。”
改造升级后的武汉剧院。记者许魏巍摄
站在简洁、庄严的苏式建筑面前,映入眼帘的不仅有红星等充满20世纪50年代记忆的图案,更多富有中国古典特色的细节凸显出来。经过清洗、修复后,莲花、梅花、蔓草等纹饰,八角亭、石栏杆等中国古典园林的元素更加清晰细腻。
“你敲敲这些窗框,看起来是旧式的木质,其实已经升级了。”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提示,观众很难发现,剧院里很多功能性部件都悄悄“变了心”。在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四处寻找历史资料,将一些曾被改动的结构、门窗等恢复了历史面貌。
这些变化看起来不起眼,但做起来很费心费力。改造过程中,曾有工人调侃:“你们下的功夫,都够重新修一栋楼了。”
声音、灯光、观演体验悄然升级
等到坐进剧场里,舞台上灯光亮起、大幕拉开、大戏开场,“新”才浮现出来。“以前的声音听起来会有一点点混,不是太清脆,今天听起来就清晰悦耳多了。”原来,改造后的剧场大厅里,折线形的墙壁能更好地扩散声音,使舞台上的声音更均匀地抵达观众耳中;大厅最后一排的木质墙壁也改为防火玻镁穿孔板,吸音又防火;座椅下更是暗藏了一排排小孔,也可以起到降噪、消音的作用。
改造升级后的武汉剧院。记者许魏巍摄
在前期的声音测试中,人们已经体验到“不管是靠近舞台左右两侧及正前方的C位,还是后排角落的位置,听到的声音几乎没什么差别。”
武汉剧院的皮质座椅一直很受观众喜欢,此次改造中,剧院照原样定制了座椅。但是,数量减少了。“原先是个座位,现在只有个。”剧院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原来有些排数的观众,坐起来会觉得有些拥挤。所以这次我们重新排了座位,虽然可容纳的人数少了,但观众的体验感好了。”
此外,剧院的灯光设计等也进行了升级。
大戏名团即将陆续登场
夜色中的武汉剧院,最亮眼的莫过于“霓虹戏院”。霓虹灯勾勒出明星大戏院、美成戏院、汉口大舞台、满春戏园、新市场大戏院等武汉“戏码头”的辉煌历史。这也唤起了很多老观众对曾在武汉剧院上演过的剧目的珍贵记忆。20世纪60年代,武汉版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武汉剧院上演,周恩来、陈毅等在现场观看了演出。而随着武汉演出的日渐繁荣,很多武汉人第一次看芭蕾舞、第一次看音乐剧、第一次看歌剧,都是在这里。
演员在改造后的化妆间化妆。记者许魏巍摄
重装归来,更多好戏将在武汉剧院上演。“我们每年的场演出里,有80场都是戏曲演出,基本上全国的重点京剧院团、重点地方戏创作院团都来过了。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扎根戏曲演出。”而在今年,这里还将迎来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等戏曲盛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等也将在此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