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区教育和体育局围绕校城融合工作总体要求,通过共享高校艺体资源、盘活高校课程资源、创新联合办学模式等路径,不断健全联合育人机制、丰富育人载体,校城教育融合实现新提升。
年12月8日,驻区高校艺体专家集中进课堂活动启动仪式后,8所驻区高校的43名艺体专家以课时授课、短期支教等方式,分批次进入到藏马小学、六汪小学、大村小学、大场初级中学等西部农村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基础教育借力驻区高校优质艺体资源,不断提升学生体育美育水平,推动校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王成宝到董家口小学开展国画教学。他边研磨作画,边给孩子们讲解中国画的笔法、墨法要求和中国画独特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构图方式。孩子们看着王教授笔墨纷飞之间,一幅生动的荷花图便跃然纸上,纷纷露出了敬佩之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老师史海鹏到大场初级中学指导篮球社团训练。寒风凛冽,气温骤减,依然不能阻碍史老师带孩子们训练的热情。他带领学生进行协调性训练,着重讲解篮球的防守脚步,进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和移动中传接球的练习,经过史老师的指导,学生们的运球和传球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老师魏冉走进藏马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翰墨盛宴。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不同种类、产地、用途,然后按照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当代的时间线,详细讲解了书法美学的流变。通过魏老师的讲解,学生们领悟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何丽被海王路小学聘用为“海王?星”乐团顾问,指导乐团排练工作。何教授手把手纠正同学们的演奏技法,就乐团现状及今后发展提出很多前瞻性建议。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吕杰到藏马小学高戈庄校区开展武术教学。吕教授现场教学生学习抱拳礼和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同学们现场学习了练武的呼吸方式:气沉丹田、腹腔发声,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嘿哈”声响彻校园。通过学习,学生们深刻地感悟到中华武术的魅力和精髓,增加了对学习传统武术的兴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舞蹈教师方芳走进藏马小学。方老师从孩子们的自身特点出发,以孩子们的快乐发展为目标,为藏马小学的孩子们量身定制了舞蹈发展规划。在教学中,方芳老师以趣味性的小游戏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寓教于乐,使孩子的基本技能得到提升,也让爱跳舞的小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萌芽。
青岛电影学院老师韩亚男走进六汪小学开展舞蹈教学,六汪小学音乐组的骨干老师们观摩学习韩老师的课堂。一次次高质量的舞蹈教学让孩子们对舞蹈有了新的认识,也让六汪小学的舞蹈老师们耳目一新。
区教育和体育局加快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合育人
推动校城教育融合实现新提升
创新联合办学模式
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加快驻区高校附属学校、幼儿园建设,建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幼儿园,与山东科技大学签署共建附属学校框架性协议,推动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学校建设。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新区峨眉山路小学、双语小学合作共建美育教学实践基地。加快推进新区职业学校与驻区高校联合办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青岛理工大学联合开展“3+4”普通本科分段培养;中德应用技术学校、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黄海职业学校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开展“三二连读”“五年贯通”联合办学,目前合作专业达34个。
发挥优质资源优势
提升协同教育水平
制定《关于依托驻区高校资源提高学生艺体素养工作方案》,邀请驻区高校艺体专家进入百余所新区中小学课堂,进行基于课程内容之上的专业指导和知识拓展,带动提升中小学体育美育水平。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黄海学院成立“青岛西海岸文学艺术教育联盟”,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文化惠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民族乐团与全区中小学师生共同亮相教体系统新年民族音乐会。邀请驻区高校教师担任30余所学校校外辅导员、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心理辅导专家,依托驻区高校实验室打造“小牛顿”等特色课程近20种,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建设驻区高校语言实践基地8处,3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到新区中小学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优化高校服务保障
助推校城融合发展
参与组织驻区高校科研专家队伍参观考察新区重点企业项目等活动,促进校地之间多层次交流合作。组织驻区高校师生参与新区重要节庆、会展活动,感受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新区就业创业。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奖学金,促进驻区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协助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指导工作,筑牢高校思想文化阵地。成立驻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协助高校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建立校地应急联动机制,联合相关部门进高校举办安全讲座、应急演练,开展校园周边安全专项整治,为驻区高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原标题:《深化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合育人,推动校城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