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流淌的“黄河”,从空中一泻千里的“黄河”、怒吼的“黄河”、温柔的“黄河”、苦难的“黄河”、孕育生命的“黄河”……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年度市属文艺院团综合扶持资金项目——交响芭蕾舞台作品《黄河》在广州芭蕾舞剧院震撼上演5场。演员们用“力与美”的舞蹈语言,将黄河的奔涌展现得淋漓尽致,带着全场观众仿若置身黄河岸边,看这条河万年流淌的时光和时光中跌宕起伏的故事。
1
从江河里读懂中国
交响芭蕾《黄河》由广州芭蕾舞剧院创作演出,音乐选自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共分为四大乐章。全剧以血肉之情为寄托,以黄河气魄为载体,运用交响芭蕾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将中国文化融入西方舞蹈,配合恢宏壮美、雄壮磅礴的交响音乐,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诗篇无限外化,意象化地再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深情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传承。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如同一条血脉嵌入中华民族的肌体,她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承载着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更是中华民族魂,奔腾千载,从未停息。本着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锻造中国精神的创作理念,广州芭蕾舞剧院站在俯瞰黄河文明的角度,跨越时空,以舞抒情,以“生命之河,英雄之河,精神之河”立意,以其宽广而纵深的大历史观,将音乐与舞蹈的不同表现手法完美结合,重新解读了新时代年轻人对《黄河》这种不屈不挠、奔涌向前的品质的追求与向往。交响芭蕾《黄河》打破了舞剧传统框架,以芭蕾舞的动作语汇为本体,从动作质感出发,完全用肢体的律动表达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以最纯粹的方式触碰人们心底最本真的东西,将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用芭蕾舞的艺术形式直抒胸臆,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剧中还将舞蹈动作与极富雕塑感的造型完美结合,让画面成为流动的雕塑,极具艺术张力,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维空间的视觉冲击,将中国芭蕾艺术的创新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
艺可不借美而立,美必不可离艺而存。成立30年以来,广州芭蕾舞剧院始终秉承着古典与现代并重、传统与创新相交,不断汲取芭蕾技艺的最新养分,追求以全新的角度探索符合时代的中国芭蕾艺术创作新向标,自觉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使命任务。先后创作演出了《布兰诗歌》《浩然铁军》《旗帜》《白蛇传》等重点舞台剧目,以及《彩云追月》《霸王别姬》《筑》等一系列精品佳作,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奖项。近两年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白蛇传》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一等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旗帜》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2
从“曲”“舞”中找到文化自信
一首《黄河》是“曲”,是沁人肺腑的高亢之歌;一曲《黄河》“舞”,则是大展宏图的鸿鹄之志。在交响芭蕾《黄河》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母亲河的浩瀚文明,领悟到史诗般黄河文明的波澜壮阔和沧桑巨变,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的绵延不绝、薪火相传。
“我们力求用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艺术的创作态度,不迎合,不媚俗,塑造出真正与众不同的高品质作品。”广州芭蕾舞剧院艺术总监邹罡表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希望通过《黄河》多元立体的舞台呈现,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让每个人都能走近这条河,注视她,亲近她,倾听她,诉说她,感受她,使中国文化传递到世界年轻人的心中。”
跨越时代的经典音乐与大气磅礴的动人舞蹈,在鸿篇巨制的《黄河》中延续着永不完结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视觉的盛宴、艺术的创新,更看到了国粹的世界表达、根魂的情感凝聚与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采写:南都记者吴凤思通讯员鲁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