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蝙蝠并非你所知
TUhjnbcbe - 2024/9/11 17:07:00
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3511.html

蝙蝠——并非你所知!

安诚

蝙蝠是唯一进化出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它在这次新冠病毒传播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你心中的蝙蝠是个什么形象呢?它是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

在我的记忆当中,曾有几次跟蝙蝠密切接触的经历。小的时候,夏日的傍晚时分,太阳已经没入地平线,暮色开始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这时就到了蚊虫们聚集开会的钟点,蝙蝠就会忽闪着翅膀,蝴蝶一样在一团一团的蚊子堆中飞舞。如果不注意的话,你容易把蝙蝠错看成燕子,但若是仔细观察,蝙蝠的飞行轨迹与鸟类还是有区别的。蝙蝠身形更加灵活,左突右进,上下翻飞,像是有神通的孙悟空那样,与众小妖打在一处。偶尔,也会有不明原因坠落在地的蝙蝠,这时,胆大的孩子就会上去抓住它。我刚开始不敢上前,年龄稍大些后,也学别的孩子那样,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走到坠地的蝙蝠身旁,用手指轻轻捏住它的后脖领,这样就能仔细的看到那张并不讨人喜爱的面孔,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尖尖的獠牙,一身灰突突的毛,怎么看都像是变异的小老鼠。

这几天,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网上流传的各种吃蝙蝠的图片。大多数人应该跟我一样,见到那种情景,总觉得瘆怪怪的,又残忍又恐怖。我知道,很多人惧怕蝙蝠,加上这次新冠病毒爆发,据说病毒就是借由蝙蝠传播给人类,那就在惧怕上更增加了几分厌恶。可是,蝙蝠又得罪谁了呢?它是自己跑到华南海鲜市场的吗?还是自己飞到了吃它的人嘴边?

蝙蝠的确也长得不够争气,在如今这个靠颜值打天下的年代,它的那副尊容的确不容易给人们留下好印象。不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却有一种神异色彩。

《山海经·北山经》提到一种名为“寓”的鸟,它“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意思是,这种寓鸟长得很像老鼠,有鸟一样的翅膀,叫声有点像羊,可以避除邪气,不受病戈之苦。这是不是蝙蝠?现在无从可考,只能说疑似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藏有一件商代早期的玉蝙蝠,这可能是中国现存文物中,最早的蝙蝠形象。

(玉蝙蝠/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网)

汉代成书的《说文解字》中,称“蝙蝠,服翼也,从虫,畐声。”可以说,至少从那时起,“蝠”的读音就确定下来了。“蝠”与“福”谐音,并且蝙蝠的寿命比较长,因此,中国的“福”文化中,就越来越多的出现蝙蝠的身影。

白居易曾留下“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的诗句。这句话来自民间的一种传说,人们认为蝙蝠可以喝到钟乳洞里的水,因此可以长生,千年之后,它们身体的颜色也会从原来的灰黑变成雪白,成为真正的“仙鼠”。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混沌初开时,由一只白蝙蝠所化。

我在网上没找到什么千年仙鼠的图片,倒是找到了洪都拉斯的一种白色蝙蝠。瞧,他们的样子还真是挺可爱的。我想,要是我们常见的蝙蝠都长成这个样子,那中国的蝙蝠文化不知又会演化出怎样多姿多彩的故事,到时候还有人舍得吃掉它们吗?它们是不是会跟很多宠物一样,有类似的命运?

(洪都拉斯白蝙蝠/图片来源:搜狐网)

(洪都拉斯白蝙蝠/图片来源:搜狐网)

到了明清时期,“福”文化愈加繁荣。“福”为“福、禄、寿、喜、财”之首,能否得“福”,关系着很多人的“幸福指数”。因此,蝙蝠作为“福”文化的形象大使,就走入了千家万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蝙蝠的形象应用之广,远超当今的任何一款IP。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五福捧寿”图,我们经常能在传统的家居用品上看到类似的图案。

画在盘子上……

(清乾隆粉彩五福捧寿瓷盘/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网)

穿在身上……

清乾隆黄色缂丝云蝠寿袷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戴在头上……

(清金镶珠九蝠挑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网)

北京的恭王府则把蝙蝠的IP形象运用到了极致。据说恭王府里有只蝙蝠,再加上康熙御笔的“福”字,正好一万个“福”,所以恭王府又称“万福园”。住在这里的主人,真是恨不得每天一睁眼就见到“福”,天天扎进蝙蝠堆里。

(恭王府后罩楼蝙蝠造型窗户/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网)

直到现在,民间也流传着一种观念,认为谁家里飞进了蝙蝠就是一种吉兆,是“福来了”。我还清晰的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在家里的家具上画上蝙蝠图案的情景。蝙蝠自己也不知道,人类的幸福与否居然与自己有关,而且曾在千年中成为中国人的吉祥物。

然而,那些吃蝙蝠的人,难道不知道“蝠”跟“福”的关系吗?不然,怎么会把“福”吃掉,变成屎屙在茅坑里呢?或许,吃蝙蝠的人在乎的不是“福”,而是“寿”,是把蝙蝠当做滋补的食材。在中医里,蝙蝠身体经炮制后可以入药,入肝经,具有化痰止咳,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益肝明目,祛风镇惊之效。讽刺的是,吃蝙蝠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但要是不慎将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吃进肚子,那就会得新冠肺炎。这肺炎可真是会要命,吃蝙蝠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蝙蝠的粪便被称为“夜明砂”,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积之功效,可用于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

此外,现代的西方医学,对蝙蝠也有很多研究。比如,据说科学家至今为止在蝙蝠身上发现了接近种病菌,但蝙蝠具有很强的免疫力,体温高达40度,所以蝙蝠很少得病,而且几乎不会得癌症。蝙蝠体型较小,按说体型小的动物,寿命都不会太长,但蝙蝠的寿命都比较长,某些种类的蝙蝠可以活到40岁。因此,科学家就在研究,看能不能从蝙蝠身上发现并提取长寿基因、抗病毒基因,为人类所用。据科学家估算,如果人类具备了蝙蝠的这些能力,寿命可以长达岁。

还有极少数的蝙蝠是靠吸血生存的,这种蝙蝠的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剂。科学家已经将这种成分提炼出来,用于治疗中风病人和心脏病患者。

蝙蝠的嘴里可以发出超声波,声波碰到前面的物体时,再返回到耳朵里,这样蝙蝠就能准确的“看”到前方的物体。人类据此原理发明了雷达探测系统。当你停车入位的时候,听到那滴滴滴的雷达探测声时,可曾想到,这也与蝙蝠有关?

在西方的古代传说中,蝙蝠的形象则比较负面,很多人认为蝙蝠是吸血鬼。这种观念的形成,可能跟吸血蝙蝠有关。但有趣的是,传说中的吸血鬼是长生不老的,而且都有贵族血统。在当代的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里,吸血鬼的形象往往是阴冷、高傲、高贵、美貌、不死的,全球更有大量痴迷他们的粉丝。这是不是中国传统“福”文化的另类版本呢?

我们再看家喻户晓的漫威英雄蝙蝠侠,他不仅是高富帅,还是正义的化身,守护一方,除暴安良。蝙蝠侠不仅在故事中是哥谭人民幸福的守卫者,也确实给相关的文创市场带来了“福”音,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让喜欢他的粉丝们也各得其乐。

如此说来,蝙蝠既浑身是宝,又浑身是毒。这“宝”和“毒”全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认为,其判断标准,全部是以人自己的利益得失为标尺。蝙蝠自己没招谁也没惹谁,但却不知不觉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蝙蝠,不同的文化土壤下会有不同的蝙蝠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更会给蝙蝠这一符号赋予不同的含义。蝙蝠不仅是自然界生物链上的重要角色,也深深的融入了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历史文化之中。

中国传统的“福”文化,之所以把蝙蝠视作图腾,我想,这并非巧合,也并不简简单单是“蝠”字谐音那样的弱相关。对于一些敏感的人来说,对于那些相信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人来说,蝙蝠这种其貌不扬,却深藏不露,怀揣各种绝活的生灵,不应该只以简单的是非善恶来做判断。蝙蝠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昼伏夜出,一般很少跟人产生直接的交集。除非有人冒然越界,只知掠夺,不知回报,只图一己私利,不做应有贡献,蝙蝠身上蕴含的那种亦正亦邪的能量,才会泼向冒犯者,让其尝到教训,懂得敬畏。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如是因,便有如是果,这一点,无论是谁都逃脱不掉。这样来看,蝙蝠似乎象征着某种自然规则的代言者,让人们明白:“福”是积来的,不是靠挣、靠夺、靠拼命索取。得“福”不易,要知道珍惜和感恩,尊重自然律。也许,这才是“福”文化的真正含义。

鼠年伊始,这飞天仙鼠就给我们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看来,蝙蝠对于人类来说,既说不上是朋友,也说不上是敌人,而是我们的老师。

蝙蝠侠在93号院博物馆体验老北京技艺——吹糖人儿

人文丨艺术丨阅读丨深度丨文艺

ID:ruxuechuanmei

1
查看完整版本: 蝙蝠并非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