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相有道原创并独发百家号,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玉舞人玉舞人是高古玉器中的一个特殊品种,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汉代以后偶有仿古摹制,但数量不多,因此古代玉舞人的传世实物极少,较为珍贵罕见。
玉舞人这种流行时间较短且时代特征鲜明的古代玉器,是战汉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阶段的人文艺术特征。
玉舞人一般是作为坠饰悬挂在项饰或佩饰上,个体较小,多呈扁片状,也有少数圆雕作品,大多不超过5厘米高,小的仅高2cm厘米左右,姿态曼妙,精巧可爱。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战国玉舞人迄今为止最早的双联玉舞人实物出自洛阳金村的东周天子墓,现藏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是美国人弗利尔上世纪20年代在当地收集到的。
公元前年,随着周幽王被“定点清除”殒命骊山,西周灭亡。公元前年,周王室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都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历代史家根据周朝都城相对地理位置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历史时期。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战国双联玉舞人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战国双联玉舞人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战国双联玉舞人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春秋时期周王室日渐式微,天下诸侯各自为政、相互倾轧,但是虽然周王室大权旁落,却依然拥有名义上“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
到了战国时期,天下诸侯则开始彻底“放飞自我”,彼此相互征伐、惨烈撕杀,没人再将周王室放在眼中。
生活于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在目睹了天下诸侯你推我搡的混乱局面之后,这位一生致力于推广西周“以礼乐治天下”政治理念的万世师表,不由的捶胸顿足感叹世风日下“礼崩乐坏”。
巴尔旧藏战国玉舞人巴尔旧藏战国玉舞人(背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玉舞人产生了。
玉舞人是古代玉器中最为特殊的玉饰之一,其题材仅限于舞蹈中的年轻女子。
尽管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用玉制作人像的历史,商代和西周时期也有为数不少的玉人,但这些玉人同战汉时期的玉舞人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商代玉人战汉玉舞人已经摆脱了从前玉人造型庄严、姿态僵硬的形象特征,其寓意更加直白和通俗,题材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是古代玉器较早的世俗化题材之一。
战汉玉舞人不像西周玉组配上玉璜那样标志社会等级,它只是一种社会审美时尚,带有浓郁的世俗风情,因此在诸侯王室和贵族阶层非常流行。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战国玉舞人(一対)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战国玉舞人(一対)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战国玉舞人(局部)洛阳金村东周天子墓就出土了若干玉舞人,这些在西周时期堪称“离经判道”的时髦玉器,其存在意义不亚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喇叭裤”和“流行音乐”,但是居然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东周天子墓中,这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变革的一种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玉舞人题材的兴起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社会变革以及诸侯列国称雄争霸有密切的关系。
广州凤凰岗出土战国玉舞人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就与之相关的记载:战国初期的魏国国君魏文侯想要欣赏古代雅乐,雅乐是指西周时期的宫廷音乐,用于庙堂祭祀和礼仪活动,相当于现代的“高雅音乐”。
不料雅乐还没有奏完,魏文侯就已经昏昏欲睡,便对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意思是:我一听古乐就老想睡觉,但是一听郑卫之音,就一点也不觉得疲倦。
这里的“郑卫之音”是指当时的民间歌舞,曾被孔子斥为“淫声”,相当于现代的“流行音乐”,但却正好符合当时列国诸侯对世俗情调的享乐要求。
虽然子夏当即替雅乐辩解,但《汉书·礼乐志》还是说:“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矣。”——民间歌舞终究兴起而雅乐尽废。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战国玉舞人到了汉代玉舞人则更为流行,其中很大程度源由“高祖乐楚声”,意思是汉高祖刘邦是流行音乐与民间歌舞的忠实拥趸,并且最先将这种起源于民族巫舞的楚国乐舞引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
因此汉代的宫廷乐舞不再是西周王廷之上礼仪尊严、雅乐和鸣的“八佾舞”,而是具有享乐情调的世俗宴乐,长袖善舞的舞姬们也不再是礼仪的象征,而成了欣赏的对象,正因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于是她们曼妙的舞姿被古代治玉工匠琢制成美不胜收的玉舞人,从此永恒定格在了莹洁温润的美玉之中。
北京大葆台出土汉代玉舞人西汉早期的玉舞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收藏的圆雕玉舞人。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舞人高3.5厘米,宽3.5厘米,厚1厘米,呈跪姿,头顶有一孔贯穿到底部。
历史上圆雕的玉舞人很少见,这件作品造型优美,工艺细腻,使用了阴刻、减地等多种技法,非常珍罕。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圆雕玉舞人此外,西汉杜陵也曾出土过一对身着曲裾深衣连袂比肩俏色圆雕玉舞人,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玉舞人。
两个玉舞人造型、大小、衣着几乎完全相同,系由一块玉料雕琢而成,玉舞人通高10.5厘米、下宽7.8厘米、裙摆厚度6.1厘米。
玉舞人均眉清目秀,细鼻梁,小嘴,身材修长,它们就是汉代皇宫最为流行的“翘袖折腰玉舞人”最生动的写照。
西汉杜陵出土圆雕双联玉舞人西汉杜陵出土圆雕双联玉舞人(背面)虽然玉舞人仅较为短暂地存在于战汉时期,但战国玉舞人和汉代玉舞人却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从整体风格上看战国玉舞人雕刻风格比较写实,而汉代玉舞人雕刻风格则更为写意。
因此一般来说战国玉舞人佩较为精致、细腻,而汉代玉舞人佩基本都是一块镂空的玉片,上面用阴刻线勾勒出五官和衣饰,有的甚至简单得给人还是毛坯的感觉。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战国双联玉舞人西安三桥镇出土汉代玉舞人战国玉舞人和汉代玉舞人雕刻细节上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衣袖。许多汉代玉舞人佩也是一只手臂上扬,越过头顶,但衣袖尾部基本都下垂,而战国玉舞人上扬手臂的衣袖尾部上翘;
汉代玉舞人衣袖通常比较紧、比较细,有用力甩出去、绷紧了的感觉,而战国玉舞人的衣袖比较宽大,没有甩出去的感觉。
二是头发。汉代玉舞人佩的头发雕刻十分简单,许多直接用衣袖盖住头顶而不雕刻头发,而战国玉舞人佩头发刻画入微,头发浓密蓬松,发型端庄有固定样式,发际靠前,头发后梳。
三是束腰。同样都是腰带系的位置比较高,但汉代玉舞人的腰带比窄,而战国玉舞人的腰带比较宽。
四是长相。汉代玉舞人各种长相都有,而战国玉舞人面相相对统一,多瓜子脸、杏仁眼、细长眉、直鼻、小嘴,与现代人的审美比较接近。
五是服饰。汉代玉舞人服饰非常简单,而战国玉舞人服饰雕刻一丝不苟,都是大袖、宽袍、瘦裙,在领口、袖口、飘带、裙边雕有弯曲的阴线作为纹饰;头上有发饰,腰上有带饰。
河南永城出土汉代玉舞人战汉玉舞人不仅反映了战汉时期治玉工艺的杰出成就,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变革的
时代产物。
透过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在感叹古人技艺精湛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当时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新旧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仿佛能看到在传统礼教执着者的指责声中,战汉舞人长袖翩翩载歌载舞,耳畔传来时尚的流行音乐: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
河北定县出土汉代玉舞人河北献县出土汉代玉舞人江苏扬州出土汉代玉舞人山东五莲出土汉代玉舞人安徽临泉出土汉代玉舞人汉代玉舞人汉代玉舞人汉代玉舞人上海博物馆藏东汉玉舞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玉舞人西汉杜陵出土圆雕双联玉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