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又出事了!
冬病夏治三伏贴
这个宝妈宝爸都很熟悉吧
每年6月开始
医院都在“热卖”
我们先不讨论这个“贴”的治病原理,今天先回顾一下发生在江西的92名儿童被烫伤事件。
事件回顾???
7月12日~13日,92名儿童医院“三伏贴”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甚至有儿童随后开始持续发烧。
7月16日,医院曾发布通报称,医院已暂停该治疗项目,仍在对“三伏贴”儿童进行后续随访和诊治,并配合专家论证和原因分析工作。
7月17日,据不完全统计,7月13日,在医院进行“三伏贴”治疗后,有至少27名儿童被灼伤。粗略计算,截至目前,在此次事件中,被灼伤儿童总人数已增至人。最小年龄仅11个月,多人未满2岁,大多3~5岁。
▼戳视频回顾新闻▼
(视频及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经调查,原来是部分医生为了提高疗效,更改配方,擅自给三伏贴加了量!
将配方中“嫩姜”改为“老姜”!将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
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通报:医院医务人员为提高疗效,更改配方所致。目前,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已被免职。
说起三伏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说是强身健体,冬病夏治。可曝出的新闻,又让家长们不得不对其有所疑虑……
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
(图片来源:中新网)
三伏贴是否有用论,一直饱受争议。
因为有许多人尝试后表示:“确实有用”。
中医认为,夏季三伏阶段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适合采取一定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且三伏期间人体气血旺盛,皮肤温度高、湿度大、毛孔较为开放,在该阶段使用三伏贴,药物容易渗透穴位经络,从而起到提高免疫力、缓解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功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内容中指出三伏贴的适用范围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辩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三伏贴既然都得到了国家的“认证”,是不是代表可以放心给宝宝使用了?
并不是。三伏贴屡被曝出的负面新闻,也让不少人对三伏贴的安全性产生了诸多质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得使用三伏贴。
理性对待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天灸,冷灸,亦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属传统瘢痕灸的一种。
对于三伏贴,盲目崇拜不可取,全盘否定也不对。因为目前三伏贴仍存在着不少争议,截至目前谁也不能对三伏贴妄下结论。
三伏贴为啥总是出事?大多与以下原因有关:
01本身的隐患
三伏贴中的药膏和胶布,会导致部分宝宝出现皮肤红肿、瘙痒、水疱、胸闷气短等过敏反应。
所以,一旦宝宝出现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02药物配比乱
致使皮肤发红、起泡的答案隐藏在配方之中。
三伏贴的配方通常包括白芥子、甘遂、细辛、姜汁等中药材,大部分具有刺激性。但核心药料的配比和工艺,医院各不相同。
如果药物比例失调或使用的原料存在差异,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轻则轻微红肿起泡,重则溃疡甚至感染。
03市场不规范
三伏贴的火爆带来了不少乱象,一些商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例如“黑诊所”、养生保健管、药店、电商等更是为了此“商机”纷纷推出三伏贴的“便利贴”、“万能贴”。
乱象横生的市场,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04“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
当前由于风高物燥,不仅居民住宅要小心防火,各工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餐厅等更要警惕,一旦失火,极易火烧连营,火势迅速蔓延,后果严重。
并不是每个宝宝都需要贴三伏贴
三伏贴适用于患有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免疫力低下、厌食积食、消化不良、腹痛、遗尿、夜啼、睡眠不佳、生长发育迟缓等慢性疾病。
家长可到就近的中医门诊的康复科、儿科等科室咨询。
注意:
如果宝宝患肺炎、或是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及胶布过敏等,应慎用三伏贴。此外,敷贴处皮肤有破损、皮疹、感染时不宜贴敷。
温馨提示:
做好保护工作最重要,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接触外界的环境多了,接受和适应能力加强,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有生理抗体能对抗外面的病原体,自然生病的次数会逐渐减少。
只有宝宝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才会让生病的次数减少,而不是贴一贴就能有神奇的疗效,一劳永逸。
看到这里,我相信好多宝妈都不会继续随意给孩子用上神物“三伏贴”了,起码我们需要做到科学对待“三伏贴”的真正功效,降低孩子过敏,灼伤的风险。想要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要从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入手,真正做到科学成长。孩子生病,不要根据“别人家”的做法和说法自行给孩子配药吃,处方药要遵医嘱。▍来源:红星新闻、母婴高参;图片:百度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