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鹌鹑支气管炎防治技术
TUhjnbcbe - 2021/1/10 15:41:00

鹌鹑支气管炎是由禽腺病*引起鹌鹑的一种自然发生的急性、高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疾病。本病发病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腺病*

病原鹌鹑支气管炎病*与鸡胚致死孤儿病*是同一病*,类学上属禽腺病*,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冠状病*完全不同。

禽腺病*分3个血清群,其中Ⅰ群禽腺病*有一种共同的群抗原,鸡、鸭、鹅和鸽等均已分离获得Ⅰ群腺病*,鹌鹑支气管炎病*是禽腺病*Ⅰ群血清Ⅰ型的代表株;Ⅱ群禽腺病*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雉鸡大理石脾病病*和鸡大脾病病*,这些病*具有可与群相区别的群特异抗原;Ⅲ群禽腺病*包括与鸡产蛋下降有关联的产蛋下降综合征病*和鸭子上分离获得的类似病*,具有与Ⅰ群部分相同的抗原。

在自然界,禽腺病*的抵抗力较强,对酸和热的抵抗力较强,它能抗酸而通过腺胃仍保持活性,在室温下可保持活性达6个月之久,在4℃可存活70天,在50℃10~20分钟、56℃2.5~5分钟死亡。由于没有脂质囊膜,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本病首次于年在美国被发现,呈世界性分布。北美鹑、日本鹑及其他一些家养鹌鹑可经自然传播而感染,鸡和火鸡可隐性感染。本病为高度传染性,在易感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暴发性,大多数症状见于6周龄以内的鹌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病*从呼吸道排*,通过空气的飞沫传给易感鹑。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鹌鹑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饲料供应不足或配合不当,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潜伏期1~7天,3周龄以内的鹌鹑最严重,较轻的一般无症状。

本病在鹑中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死亡率突然升高。病鹑减食、羽毛竖起、蜷缩扎堆、翅膀下垂,出现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打喷嚏,呼吸有气管啰音或“咕噜”音,有的出现鼻窦肿胀、流黏性鼻液、流泪等症状。

诊断在雏鹑中突然发生呼吸啰音、咳嗽或打喷嚏,在群间迅速传播并导致死亡,可怀疑为鹑支气管炎,结合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有赖于病*分离鉴定及其他实验室方法。

防控做好养鹑场的隔离、封锁工作,防止感染源进人饲养场。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鹑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据国外研究报道,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鹑支气管炎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

发生鹑支气管炎后,应及时采取抗病*、补充电解质、控制饮食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同时治疗并发性疾病,一般治疗效果比较好,治愈后不易复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鹌鹑支气管炎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