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的七彩天空
——读阿雅的画
编者语
光影摇曳的花朵、缥缈玄妙的云彩、如梦如幻的时空、若隐若现的建筑……“90后”画家阿雅,以女性的视觉和情怀,以浓郁、艳丽的色彩笔调和自由、冒险的审美情趣,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织的绘画世界里徜徉,凸显“我”的存在,使观者在感叹作品惊艳之时,多了对生命更多感性的认知。阿雅是我省一位优秀的青年美术家,她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近年来创作了不少有极强的时代感与创新思维的独具艺术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折射出了她多彩的心灵世界,也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窗口。《阿雅的七彩天空——读阿雅的画》一文,作者秦雍以专业的角度,从阿雅作品的技法、呈现、意象、色彩以及绘者的内心表达、哲学审美、文化根脉等方面进行解读,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审视一位年轻的绘者,如何将民族诸多的传统精神与西方现代理念相融合,如何在充满理想、色彩斑斓的多维艺术空间里,脚踏*土,手抚花草。
无题阿雅作
秦雍
把火山石和荧光颜料混搭在一起,使之色泽饱满、色彩斑斓、鲜润夺目,在光的作用下有一种魔幻般的感觉,很是让人欢喜,这是阿雅的画。
冬日的寒风中,走进她的一个由车间平房改造成的画室,细细品味阿雅的画作,不由被眼前的这种“绘画”所震撼,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梦里的海和天空都是这样的,原来幸福时刻的所见都是这种颜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幅幅饱含并蕴藏着生命力量的作品之所以会吸引人,是因为这其中有着无法模仿的灵*,有着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有着得大自在的沉淀,有着忠于我心的情感表达,容易让人从唯美意境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执念与兴趣。而这种潜藏于心的觉悟,无疑代表了一种难得的艺术自信,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宇宙万物时空交错的通灵之感。
艺术实际是人本身。作为“90后”的艺术家,阿雅的作品更能顺从自我,在奇特绚丽中表现出难得的从容淡定。强烈的个人感受,生活中的审美思考,让作品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描绘对象又多为信手拈来的自然物器——生物、文物、星辰、山水、人物,以及好多在瞬间幻化表现中被糅合了的人文关怀,让风尘之物更加细腻有力。将这些色彩与现实生活相比,自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美,仿佛一个浪漫主义的童话故事,从中透射出心底深处的柔美。抽象的线条相互交错,如同最美最真的情歌,寥寥几笔就让人有所顿悟。现在来看,表现在阿雅作品中的除了激情,还有着深层次内涵的表达。如果说艺术家的情感流露是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那么丰富的美学意蕴便会闪烁出内在的主张,即一种带有诗意的生命哲思。
在阿雅的艺术世界里,她把梵高的色彩、高更的光感以及达利的童趣荟萃于一体,成就了一个扑朔迷离又色彩斑斓的浪漫和抽象相克相生的艺术范本。这是一个新潮画家“悄焉动容,通视万里”的心画合一。现代绘画材料的大胆革新,为阿雅带来了不同的认知和创作实践,色彩、技巧、象形、抽象、具象、时空、穿越、光影、音乐等,让她的作品有一种在宇宙苍穹中超然若飞的感觉。如绿色肖像系列,不失单纯的内心;白夜神话系列,彰显着自然的生命力;中国花园系列,凝聚着流逝的时光。她的所有这些奇思妙想,将真实的物象进行剥离之后,重新加工为诗一样的艺术品,给受众以新颖、清隽的联想抑或直观、立体的景象。
阿雅的这些作品,于柔弱中见神采,于自然中见力度,追根究源,自是同艺术家的文化、经历息息相关。无论是将喜欢的图片比仿成色彩浓郁的作品,还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埋头创作,阿雅在更多的突破中始终蕴含本真,在变革中仍不失坚持。天地大美,贲饰有道。阿雅巧妙地把情感融入作品之中,不遗余力地展现出对于艺术的内在感受。这种顺应时代特点的多元化创作,完全不是刮刀同颜料的简单结合,而是在中西方审美视域下开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新的绘画语境。
阿雅的创作是自由的、快乐的、有趣的,无拘无束、从容不迫、率情率意地在和自己作品嬉闹、把玩、拿捏,在无心无意当中完成一幅幅经典大作。在抽象与具象的艺术中,她尝试完成属于自我的奇幻灵感;在文化自觉意识与人文素养的表现中,她满足着独特的个性与品位。她游走在自己的艺术生活里,也陶醉在自己独有的艺术创造中,仿佛灵*在宇宙间漂流,并与万物交相碰撞,而宇宙间的万物周而复始,其每一次复苏无不都是灵*渐趋完美的艺术再现。绘画世界在她人生的旅途中喘息着,赋予她太多奇思妙想和创作灵感。
画为心印,画如其人。纵观阿雅多彩多姿的绘画叙事手法,其完全基于自我的艺术价值追求,在丰富的画面表达中安放着躁动不安的灵*。这种裹挟着中西融合气质、贯穿着太极和柔道、呼啸着东方传说和西方神话的冲击自然合璧,这种韵味的绘画,不仅是她对美的理解,也是她生命和灵*在情感世界的传递。这样的创作无疑很有意义和张力,从中能体味出生活美学的真谛。
阿雅的画看起来闪亮着光、轻盈着梦,富含着远瞻眼界,紧扣着这个时代的感受。从她的画中,能感受到人类对万物皆应具有的爱心,能觉悟出人类的快乐与幸福应建立在天、地、人以至万物的宇宙概念之上。她的画把人类的灵*与宇宙的变化相联系,透视出宇宙生命的生死往复和生命之初的善与恶,并突破性地将人之善恶推至世间万物。在阿雅看来,万物和谐为乾坤之平衡。基于此,她推崇着中华传统哲学“反者道之动”的学说,相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强调万物之灵*在宇宙间跳动的轨迹,讲求万物气韵的和谐——这种和谐的神韵是宇宙的最高境界。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能静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实属不易,可阿雅做到了。她用绘画来表现真实的自我,这既是她生活的姿态,也是她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关照。这样的视域独特而又专注,更多是基于整体、幻想下的神秘和奇异。正如她举办的“白夜神话”画展一样,她的绘画永远都那么真实而随性,蕴涵着对生活的体悟。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传递着情绪的作品是作者艺术和设计的结合,是生活状态和真情实感思想灵*的默契,是作者对艺术世界的探寻和思考。更为感动的是,这些疫情期间完成的系列作品,再现了阿雅在绘画中不断尝试着观察和表现自身的状态,使其在情感上更真实,在表现上更直接,在色彩上更夸张,在内容上更抽象。作品看似时时处处在标新立异,实际上还是有着对传统写实精神的坚守;虽然在艺术解构中注入了更多的西方艺术元素,却也让光影摇曳的花朵、缥缈玄妙的云彩、如梦如幻的时空、若隐若现的建筑等画面,充满女性视觉下的情怀。当然,从深层次来看,她的作品是想通过自主选择来凸显“我”的存在,同时也意图逐步展现出绘画美学的后现代发展趋势。这种绘画叙事也可以理解为儿童式的角色替换,是力图用全新的方式来打破绘画艺术的感知、形态。作者这样的心性和气质,不断增加着作品内容的精神养分,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光色感、层次感、质地感,使作品充盈着灵气和神秘。所有这一切,都与阿雅的个性相映衬,都贴合当下艺术多元化的诉求,都使作品在惊艳中多了对生命感性的认知。
发小
梅方义
我和太强是发小,我俩一个村,又是同龄,一起玩耍,一起上学。打架一起上,好吃的共分享。那时候在生产队,放暑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南山上放牛,晴天太阳晒,雨天一身泥,放牛娃真的不容易。
有一次,我俩饥渴难耐,看到河对岸绿油油的西瓜地长满了大西瓜,馋涎欲滴,就过河到邻村的西瓜地里偷西瓜,被看瓜的大叔抓住了,太强说偷瓜是他的主意,与我无关。结果他挨了一顿打,我只是被训斥几句。我说:“咱俩干的事,为何你一个人要背呢?”他说:“一个人挨揍总比两人都挨揍要好。”
我俩上学同时迟到,老师只批评他,不批评我。因为在老师眼里,我是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而他却是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上课提问题,我总能对答如流,而他大多数答不上来,有时候老师生气了,会拿棍子在他的头上猛敲。有一次,他气极了,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结果被老师一顿“胖”揍,他也够坚强的,硬是忍着没有哭。
每次期末考试过后,我的评语是该生成绩优秀,表现良好,望再接再厉。他的评语是该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望家长积极配合,严格管教。他老爸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过成绩单,总是质问他:“为什么阿梅平均分是90分,你却不及格!”结果可想而知,太强不是挨揍,就是被罚跪。我很同情他,经常给他补习功课,语文、数学、外语,无一不教,结果却总是不够理想,他的成绩依然在及格线上徘徊。
之后,我考上了高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的一个煤矿工作。他没有考上高中,回家务农了。有一次我想他了,写信让他到我所在的煤矿当矿工,他回信说不想依靠我,想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太强善于烹饪,做一手好菜,学了几年厨师后,在合肥开了一家餐馆,卖烩菜米饭。烩菜的原料是五花肉、粉条和白菜,10块钱一碗,米饭随便吃。由于菜价便宜,味道鲜美,每天来吃饭的人络绎不绝,有骑自行车、摩托车来的,还有开宝马、奔驰来的。有一次,我去合肥出差,专门到他的农家饭馆品尝一番,量足味美,确实不错。
上个月,我回安徽老家探亲,他和他老婆正在地里收稻子。看到他乌黑的头发,黝黑的面庞,结实的肌肉,强壮的身板,和年轻时相比变化不大。再看我自己,头发稀了、白了,还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我问他怎么不开饭馆,从合肥回来了,他说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就把饭馆交给儿子打理,回乡种地了。他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宽敞的二层小楼,还有一个大院子,院外是青竹环抱的池塘。
太强亲自下厨给我做了几个菜,酒酣耳热之际,聊起了小时候,他感叹地说:“小时候处处羡慕你。你是我的榜样,你成绩好,考上大学,是城镇户口,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现在,我不羡慕你了。城里车多、楼高,夏天热,冬天有雾霾,你50多岁就老了,还有一身的富贵病。在农村多好,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吃的是绿色食品,身体倍棒!”
我听了之后也很感慨,对他说:“还是你幸福啊!”他笑得很灿烂。
古老的青檀刘德寿
我站在它面前,面对它,这棵两千多年的青檀树,这棵饱经沧桑的树。我叩问它、拥抱它、呼唤它、祝福它,心潮起伏,虔诚膜拜。叩问它,拥抱它,祝福它,难舍难弃地眷恋它。
久违的牵挂,久违的向往,几经酝酿,几经思考,几经度量,指引我去那山高水长的大巴山深处,去遥远而神圣的崇山峻岭之中,去看看那棵遥远而古老的青檀神树。
一河乱石,苔藓密布,野草丛生,溪水横流。而树,无数的麻柳、泡桐、橡树,伴随着从远古走来的青檀,在斑斑点点的丛林阳光下,一棵不小的青檀,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横倒在泉壑鸣响的河流之中,枝叶腐朽,皮开肉绽,但树皮的白嫩却清晰可见。
这样的河流,这样的丛林,这样的环境,与历史的重叠。时光回到建光元年,回到蔡伦的弟子孔丹对师傅的缅怀和思念之中。蔡伦死后,其弟子孔丹很想在岭南的莽莽原野造出一种最好的纸来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思念之情。但年复一年,千辛万苦,总也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遇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这棵树因终年日晒雨淋,树皮已经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便取回些树皮,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
这纸,便是名贯世界的宣纸。直到现在,宣纸中有一种“四尺丹”的品种,就是因孔丹而得名。后据清乾隆年间史料记载:“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主业,以维生计。”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经过实践,逐步提高,又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因那时纸的集散地多在宣城,故名宣纸。
而秦岭南麓的大巴山腹地,有一片自古就长青檀木的崇山峻岭。在山水环抱的楮河岸边,胡氏家族从清末民初就开始了镇巴小河宣纸的手工制作和传承,直到第六代传承人胡明富先生再次将镇巴宣纸推向国际、国内宣纸文化的前沿阵地。从唐朝至今,“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宣纸,就广泛用于书写和书画艺术领域。宣纸用于写字则骨神兼备,用于作画则神采飞扬,气韵高古,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山苍苍,野茫茫,有胡氏宣纸第六代传承人胡明富先生的真诚引领,我巧遇孔丹当年苦苦寻山、苦苦觅源的青檀。这千年的巧遇,这历史的召唤,似乎让我感知到了孔丹那遥远而虔诚的寻觅。古老的青檀,最终将文明和文化的根须深扎在大地上,穿越古今。
乱石堆垒,草木更深。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前呼后应、左右逢源、相携相咛地前行。就为了一棵树,为了一棵神秘而古老的青檀树。
它仅仅是一棵树吗?仅仅是一棵古老而沧桑的树吗?不,除了古老而沧桑,它绝不是一棵平凡而普通的树。在岁月的仁慈里,这棵树,穿越时空,在秦风汉雨的沐浴下,带着重托,不辱使命,用足迹丈量着千年的岁月。九死一生的青檀,神奇壮美的青檀,虬枝老迈的青檀,你是蔡伦的化身,还是孔丹的灵*?
树,历经了数千年风雨,改变了人类历史的书写模式。它是《诗经》,是《论语》,是《史记》,是《离骚》,是《风赋》,是《汉书》的传播者。看到了这棵树,膜拜了这棵树,我游历了一次浩渺的书海,检视了一次永无止境的生命艺苑和生命体验,在永和九年的癸丑沿着兰亭集序的狂澜一觞一咏、群贤毕至地畅叙幽情,在楚国兰台的风里、在《清明上河图》里、在《江山万里图》中、在徐渭的淡墨中游走。这一路的游历和品读,在中国水墨的美学精神和写意精髓间,我深深地感到这棵树所涵盖的美学秩序和这棵树“但观神采,不见笔墨”的当代延伸。
古老的河湾古老的丛林古老的乱石古老的青檀,湍急的清流激荡着沸腾的浪花,虽让我们失去倾听这棵树返璞归真的教诲和博大精深的谶语,但我想,假如没有这棵树,没有这棵千疮百孔、虬枝横斜的青檀树,假如没有蔡伦和孔丹师徒二人的心有灵犀和精神默契,人类历史或许会重写,世界文明也将会重书。
面对青檀,面对圣人,面对夫子,面对孔丹,面对弟子,我唯有默默祈祷,轻轻述说,有时候,就因了一棵树,因了一张纸,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度都在思考和祈祷。若从传承和留住文化的根脉而言,蔡伦、孔丹师徒二人无疑是功可盖世,光芒万丈。对于文化,对于产业,对于资源,如何科学利用?如何持续传承?对于一棵树,一枝,一寸檀皮来说,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才是它隐居深山、万古常青的丛林法则和美学思想的深刻含意。
一棵树,一种精神的祭奠,一种文化的传承。一张纸,一片神奇的世界,一片灵*的家园。有了它,这世界清纯而高贵,这人间静美而高古。
哦,青檀,青檀,故乡的青檀,古老的青檀,美丽的青檀,伟大的青檀。
华州的白菜贾自立
华州的白菜,赤水的葱。华州的白菜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初冬,在这块土地上,只见白菜地里,清秀的白菜粗粗壮壮,外表还有嫩嫩的青绿色,可称得上乘质量,让人喜欢。这是朴实、憨厚的华州人民按传统的方法勤劳耕作,佐以华州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源头活水、农家肥料,培育出的人们喜食的蔬菜。
据考古科研人员考证,白菜是华州土生土长的原品种,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某医院的营养灶上,白菜是一道天天可见的菜品。时间久了,就有病人抱怨:“什么营养灶,就是白菜灶。”营养专家可不这么理解,说白菜营养丰富,维生素C、核*素的含量比苹果、梨高好几倍,锌也比肉类含量高,病人易吸收,能促进身体快速康复。因此,医院以白菜为主的菜品也较多,而且价格便宜。
专家考证,白菜古称“菘”,北魏贾思勰对白菜有“菘菜似芜菁,无毛而大”的描述。白菜经历数千年,烹饪手段不断翻新,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名菜,喜爱它的“吃货”众多。
白菜甘温无*,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传统中医往往将白菜用于治疗感冒、发烧、支气管炎、咳嗽、便秘、小便不利、冻疮等病症,均有不错的疗效。药食同源的白菜加深了它与人们的亲和力。
关中人向来是勤劳的典范,为甜蜜的日子辛勤劳作。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餐桌,白菜成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百搭的个性让人们烹饪出美味佳肴,如醋熘白菜、白菜炖豆腐、白菜炖粉条等。对华州人种的白菜传出的顺口溜“华州的白菜、赤水的葱”,这句话凝聚着多少辈人辛苦劳作,凝聚着世世代代的聪慧。
华州南靠秦岭,北靠渭河,四季分明,冬天气候寒冷,干燥低温,白菜产量较高,而且贮藏期可达半年之久,贮藏方法也较简单。冬贮蔬菜中,白菜是不可少的品种,虽然今天温室大棚有许多反季节的蔬菜,但华州一些农村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贮存。这种方法简单,保存质量还较好。在华州,人们大多将白菜在较干的土墙旁一层层堆放,盖上苞谷秆或稻草。有的家里会将白菜制成酸菜和泡菜,清香扑鼻,酸爽入味。
白菜是华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蔬菜,白菜做成的美味佳肴有醋汁白菜、白菜炖豆腐等。川菜中有一味佳肴,叫开水白菜,此菜不在乎主料的张扬,在于制汤的严谨与苛刻,看似朴实无华,却尽显菜品的丰富层次。
小时候,我跟爷爷学习种植,记得最清楚的是跟爷爷学会在白菜长得快要收获前,给每个白菜扎一圈稻草绳,让白菜长得较大,而且不被虫咬。捆扎后,白菜长得旺盛,精神抖擞,仿佛蕴含着坚强的力量。
我老家的农舍多为土木结构,家中的墙是土墙,较干、不潮湿,堆放白菜时根据实际情况,找地面和土墙不能有潮气的地方,然后在靠墙壁的地方放石头,石头上面放一块木板,就可以将白菜一层一层堆起来,外面再用晒干的苞谷秆盖住,并用木板压起来,既透风又能清新空气。白菜由内到外,老嫩不一,分层烹饪,别有风味。
白菜内涵丰富,生活中有了白菜,仿佛就能变化出几十种人们爱吃的菜。也有人形容东西价格便宜,就说白菜价,看起来有点贬义,但似乎更符合普通人的心思。
华州的白菜郁郁葱葱,养育着一代代质朴勤恳的华州人民。华州人向来是勤劳的典范,为甜蜜的日子辛勤耕作,而白菜,为日常生活创造出了更多的美好。
一棵树走出树林(外一首)
郭涛
一棵树走出树林
空出的阳光
风被树林再次收回
一棵树走出树林
仿佛一个人
告别人间
人间仍然
繁密,浩大
一棵树走出树林
不再是一棵树
是空白的画布上
阴影部分
淡淡的忧伤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萧瑟
一个上午
亲近泥土
汗湿衬衣
撒了葱籽之后
叶子飘落
完工之际
细雨降临
秋风里的萧瑟之感
如此淋漓尽致
得以呈现
中年人生
萧瑟之感
应该是其中之一
你看
我的鞋子
还沾着泥土
我刚从一场秋风秋雨里归来
监制:张立编辑:张家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