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慢性支气管炎的膏方调理
一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其特征。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超过3%,多见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者可高达15%左右。
二病因病机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喘症”、“痰饮”的范畴。
中医学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的侵袭和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若外邪袭肺,病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人体,使肺气宣降失常,导致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咯痰,甚至喘息;另一方面是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体质素弱,正气不足,所以气候稍变或寒冷季节,邪气易于入侵,引起旧疾复发。或由于咳嗽、咯痰、喘息持续发作,连续数年,进而损伤人体正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此外本病之发生还与患者的不良嗜好有关,尤其是吸烟造成烟*内蕴肺气受损,所以本病患者必须戒烟。
三临床表现
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病情。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临床上根据有无喘息而将本病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种。前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后者还伴有喘息,有哮鸣音。
四辨证分型
本病初病在肺,久病及脾入肾,急性发作多实症,缓解时多见虚症。实症自不宜膏方,而虚症常见肺肾阴虚、脾肾阳虚两型。
肺肾阴虚型
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偏干,手足心热,口干渴喜冷饮,或盗汗,干咳少痰,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脾肾阳虚型
临床可见短气息促,动则为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男子可有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可有性欲减退。面色晄白或黧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五制方原则
中医学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膏方“扶正固本”的方法,可以减少甚至防止复发。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时治标---祛邪平喘;平时(缓解期)治本---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方法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来减少、减轻、控制其复发。虽然部分患者在缓解期没有症状,表而上与正常人无异,但实际上气道内的慢性炎症并没有控制,“痰”这一“夙根”并没有清除,所以也必须积极治疗。
本病的防治一定要抓住冬令和夏季这两个关键时机。夏季采用‘“冬病夏治”之法,而冬令正值封藏之际,最宜应用膏方调补之法,多能取得良好效果。膏方调补之法即扶正祛邪之法。扶正要在补肺、健脾、益肾,犹以益肾为大法,祛邪则不忘活血化瘀与豁痰逐湿。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见喘息、咳嗽、痰多而*,医院门、急诊甚至住院治疗,不宜膏方调补。
六医案举例
案一章先生。
膏方,戊寅冬至前订。
咳喘十载,肺肾两亏,气液俱耗,病缠已久。动则气上,日干痰稠,腰酸形瘦,夜则盗汗。舌质红,脉小数。正虚而邪实,值冬藏及时调补,当为肺肾两顾,化痰祛瘀,订健康长寿之计。
西洋参(另煎冲入收膏)90克,南沙参克,北沙参克,天冬克,麦冬克,五味子克,生地克,熟地克,淮山药克,山萸肉90克,云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福泽泻90克,百合克,川石斛90克,肥玉竹90克,功劳叶90克,活芦根克,天花粉克,炙远志90克,杏仁90克,桃仁90克,苍术90克,制半夏90克,广陈皮60克,川贝母60克,桑白皮90克,玉桔梗60克,枳壳90克,广地龙90克,紫丹参克,全当归90克,赤芍90克,生蒲*90克,苏木45克,坎炁60克,甘草45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龟板胶、阿胶各90克,白文冰糖克,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患者病历十年,现症动则气上,口干痰稠,腰酸形瘦,夜则盗汗,舌红脉数,肺肾阴虚诸症毕具。故取肺肾两顾之法,而佐以化淤豁痰。膏方用西洋参,南、北沙参,天、麦冬,百合,石斛,玉竹,功劳叶益肺阴,七味都气丸(由地*,山药,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五味子组成)补肾阴。尤倚仗坎炁一味补肾纳气、平喘、敛汗。坎炁系新鲜脐带用银花、甘草与*酒同煮烘干而成,性甘、咸、温,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再配合化瘀豁痰之品,如丹参、当归、赤芍、蒲*、苏木、桃、杏仁、半夏、陈皮、川贝母、桔梗、枳壳,标本兼顾。又以苍术运脾以杜生痰之源并促进滋补药的吸收、也为膏方制订的重要技巧。
案二李先生。
膏方,己卯冬至前订。
初病在肺,咳喘并作。久而脾肾俱虚,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大便较溏,小溲清长,咳痰清稀,动则气促。舌胖大而滑,脉细,根蒂不固也。亟为益火暖土,制膏常服,以冀却病延年。
吉林参(另煎)90克,苍白术(各)90克,云茯苓90克,甘草45克,广陈皮60克,制半夏90克,制附子90克,川桂枝60克,干姜30克,维辛60克,补骨脂90克,巴戟天90克,仙灵脾克,菟丝子克,杜仲90克,益智仁90克,大熟地克,淮山药克,山萸肉90克,五味子90克,胡桃肉90克,贡沉香30克,紫石英克,鹅管石克,坎炁60克,玉桔梗60克,枳壳90克,白芥子90克,葶苈子90克,广地龙90克,紫丹参克,全当归60克,赤芍90克,生蒲*90克,苏木45克。
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鹿角胶克,白文冰糖克,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方中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健脾化痰,右归丸(附子、肉桂、菟丝子、杜仲、鹿角胶、杞子、当归、熟地、山药、萸肉组成,膏方去杞子,改肉桂为桂枝)温肾壮阳,并用温肾纳气之胡桃肉、贡沉香、紫石英、鹅管石,再配伍温肺化饮之干姜、细辛,化痰之白芥子、葶苈子、桔梗、枳壳,祛淤之丹参、赤芍、蒲*、苏木,而收剿抚兼施之功。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实用膏方》(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主编/颜乾麟)。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