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北欧三宝妈,旅居北欧,在世界前十医学院学医的女汉子。家有中瑞混血宝宝飞飞和妮妮,未完待续。
面对孩子的反复发热,家长们焦虑是肯定的,看见孩子生病,心中也难免沉不住气。
但焦虑归焦虑,不能乱了方寸,只有掌握发热的来龙去脉,才能让孩子跨过发热这道坎,收获真正的健康。
今天,我们就发热这个问题,给家长们好好盘盘!
01
发热其实是
宝宝铸就免疫力的最佳时机
6个月以前的宝宝会从妈妈体内获得一些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保护新生儿不受病菌的侵袭,所以患感染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要小一些。
但半岁以后,孩子从妈妈身上获得的抗体慢慢消耗殆尽,必须依靠自身去健全自己的免疫系统,从而获得抗体。
而这些抗体正是在一次次与病菌的交锋中获得的。
打个比方:
新生儿好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最开始从妈妈那里继承了一些防御武器,但用完后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建立新的防御工事。
起初TA的国防力量(免疫力)很薄弱,敌*(病菌)入侵的时候,尚不能有效地组织防御,敌*就会攻入(如病菌进入血液循环,或肺部、脑部等部位)。
大部分的国家会在敌*入侵时组织反抗,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完善的国防力量,下次再有敌*入侵的时候,就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去歼灭敌人。
孩子遭受病*、细菌攻击的时候,身体也会做出一系列反应,也就是反抗病菌的入侵,其中发热就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反抗表现之一。
通过一次次地战胜发热,孩子的免疫力也在一步步得到完善。
所以说,发热并不总是可怕的,有时候反而是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免疫部队”的最佳时机。
02
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当然不是。
体温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是“烧”得越高孩子病情就越严重,精神状态才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金指标。
发热时体温升高是因为免疫系统在工作,只要孩子精神好,即使体温高,一般问题也不大。
家长们不用因体温的升降而过于紧张。
即便孩子高热达40℃,只要活蹦乱跳,能吃能喝能玩能睡能拉,问题就不会太大。
孩子的病情是否严重,关键看精神状态。
孩子天性好动,只要有劲儿绝对不会歇着,除非病得严重,孩子的精神和体力才会受到影响。
即便孩子不发热,但提不起劲儿,总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家长也得警惕他(她)可能病得很严重。
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异常安静,精神萎靡;不吃不喝,不哭不动;孩子太“安生”,往往预示病得重。
03
发热不是病是症状!
真正需要治疗的是引起发热的疾病
一般来说,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
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其中最常见的当属感染性的因素,比如病*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等。
大家常常听说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性支气管炎、秋季腹泻、支原体肺炎、细菌性痢疾、水痘等都是感染性疾病,发热常常是这些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之一。
非感染性的因素,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发热。
所以说,发热本身不是病,它只是身体对抗疾病时一种积极的自救表现,我们千万不要一味急于退热。
而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伴随症状,配合医生找到导致发热的疾病再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退热。
因此,孩子发热时单纯降温或想法设法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是没有意义的,就好比河水决堤时一味地加高堤防而不去堵住缺口一样,徒劳无功。
04
宝宝发热护理雷区,你踩了几个?
误区一:发烧就要多穿衣,多盖被,捂出汗就好了?
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够成熟,发热的时候,少穿一些少包一些,有利于热量散发,从而也有助于降温。
包得太严实、不透气,热反而被捂在里面出不去,就会增加发热时孩子的不适,甚至体温会急剧地升高。
再者,即便捂出汗之后可能会有降温的效果,但出汗太多也可能导致孩子体液丢失,造成脱水的情况,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
因为脱水容易导致虚脱(休克),尤其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更要当心这一点。
其次,一定要多鼓励发热的孩子多喝液体,保证充足的水分,通过身体排出水分来带走热量,可以选择白开水、稀释过的果汁、口服补液盐(ORS)溶液、冰棒等。
误区二:孩子反复高烧,是不是病情更严重了?
孩子发热时体温反复升降很正常,这是因为孩子跟病菌作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病菌也会发起多次进攻,直到最终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或者药物消灭。
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一般发热能持续3天或者3天以上。
而我们常用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药效只能维持4~6小时,布洛芬能维持的药效也只有6~8小时,所以孩子的体温24小时内升上来4次是很正常的。
在很多家长的想法中,用了退热药体温就该退下来了,一旦出现反复,家长就会焦虑紧张:
怀疑是不是医生给药不正确?
孩子的病情是不是更严重了?
医院看医生,不仅把孩子折腾个够呛,也逼得某些医生为了达到快速退热的效果而给孩子使用一些弊大于利的药物。
误区三:孩子发烧到38.5℃,才能吃退烧药?
孩子发热时若伴有明显不适,可以服用退热药物,不管这个时候孩子的温度是否高于38.5℃。
因为退热药物主要就是用于缓解发热时孩子的不适症状,而不是主要用来控制体温达到正常范围。
6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使用药物降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注意药品规范和剂量安全,避免使用药物不当导致的脱水甚至休克。
6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能吃、能喝,活动、睡眠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适,即使体温高于38.5℃,也不必马上服用退热药。
可以继续观察,等待发热的好转,当孩子出现不舒服时再给予积极的退热处理也不迟。
对儿童来说,安全的退热药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3个月以上的患儿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的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误区四:交替使用退烧药,效果更好?
一般来说,孩子发热的时候建议家长最好选用单一退热药物,不建议自行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也不建议交替使用同一成分不同规格的退热药物。
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喂错药的情况,并引起潜在的药物不足或过量的风险。
如果单药使用效果不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时,建议咨询儿科医生。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END-
消息来源:北欧三宝妈
图片来源:北欧三宝妈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