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已经被各种防寒抗风雪的消息刷屏,很为各位的身体心疼,下面这些防寒秘诀,小伙伴们可要记牢咯!~最重要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要赶紧分享给亲友们,一起度过年最后的寒冷吧!~
1.吃酸:护血管在最冷的时候,食补时要遵守“少辛多酸”的原则。适当吃酸性食物却对心血管很有益处。尤其极寒天气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较高水平。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酸性食物除了醋外,还包括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2.生姜泡脚:祛寒气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专家介绍,入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泡脚时加点生姜,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于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有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泡脚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佳。3.喝二冬酒:养心气“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说的是心神要旺盛,气机要通畅,血脉要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得到温暖,抵御严寒。因此首先要养心气,使体内气血和顺,每天中午可饮用“二冬酒”一杯。
二冬酒做法:
1、取天冬50克,麦冬50克,川芎25克,牛膝25克,秦艽25克,桂枝10克,蜂蜜50克,黑糖50克,白酒毫升。
2、将各药物拣净,一同装入干净纱布袋中,扎紧袋口。
3、取大口瓷瓶一只,将蜂蜜、黑糖和白酒一起装入瓷瓶内,搅拌均匀;
4、然后将药袋放入瓷瓶内,浸泡5~7天即可饮用。
这款药酒养心益肺、强筋壮骨,对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筋骨冷痛的中老年人大有裨益。
4.穿中药衣:治顽疾大寒节气,久病体虚者及老人易感受寒邪,导致顽疾发作,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风湿病的人。不妨做个止咳背心、散寒护腰、温经护膝,来治疗老顽疾。
取麻*、桂枝、细辛、白芥子、紫苑、冬花、法半夏各10克,干姜5克,艾叶30克。共研为粗末,艾叶捣绒,掺在棉花中间,用布缝制成背心。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人,穿此背心,能起到散寒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
取独活、川断、苏木各30克,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克。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用薄棉布做成棉布兜,将药粉铺在其中,穿戴在腰部,具有温肾阳、散风寒的功效。
取艾叶30克,细辛15克,川乌、草乌、独活、川牛膝各10克。将中药共研为细末,装入小布袋内,置于双侧护膝内使用。此护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治疗膝关节冷痛。也可用热水袋置护膝上热熨15~20分钟,每天1次,效果更佳。
5.做安眠枕:安睡眠大寒节气,为了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尽可能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护自身的阴气。睡眠不好的人不妨做个安眠枕。
安眠枕做法:
取炒枣仁克、黑豆克、煅磁石克、决明子克,将诸药打碎混匀,用纱布包裹缝好,做成薄型枕芯,置于枕头上面。
该药枕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填精、安神定眩的功效,适用于阴阳两虚、肾精不足的失眠患者,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体倦乏力、头晕目花、腰膝酸软、耳鸣多梦、健忘心悸等。
6.吃点苦味:增食欲大寒节气,为肾经旺盛的时节,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角度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可选择一些苦味的蔬菜,比如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增进食欲、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7.冷水搓鼻:防鼻炎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在最冷的季节,晨起不妨用冷水搓鼻,以寒制寒!专家建议,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8.进补:分年龄适当食补,增强体质,有助平稳过冬。
小儿:护卫屏风膏天越冷,小儿越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护卫屏风膏可补气护卫,健脾保肺。
生*芪克,炒白术克,防风、桂枝、炒白芍、生甘草、阿胶各60克,生姜、大枣各30克,蜂蜜克。洗净、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共煎三次,三液合并,文火煎煮片刻,加入打碎的阿胶,待阿胶熔化后再加入蜂蜜收膏。每次10克,冲饮或调入米粥中服食,每日2次。
中年:金橘煨牛肉牛肉有些厚腻,但跟金橘一起煨,既可以消除这种感觉,提升口感,专家介绍,金橘还有温肾祛寒、润肺定喘之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冬季常吃。
肥瘦牛肉用清水洗净切成大块放入锅内,加清水烧开撇去血沫,再放入金橘、泡*豆及姜、料酒各适量烧开,改用小火炖至肉烂豆酥,加胡萝卜再煨致烂熟,放味精、葱花、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老年:人参大枣汤老人体质虚弱,稍遇风寒便极易感冒,可试试常服点参枣汤。人参3克,大枣8枚,加水一同煎(水沸后煎5分钟),枣熟饮汁食渣,可分两次服完。也可先将大枣撕成碎块,以鲜开水浸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服。
出现这四种症状要当心!●症状一:心慌、胸闷、眩晕、头痛、舌头麻、言语不清、体乏无力、肢体麻木等●诊断: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表示,进入冬季,高血压、心绞痛、心衰、急性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尤其在气温骤降的时候要特别引起重视。气温下降,血管收缩会导致血流量减少、血压升高,平时血压控制很好的高血压患者会突然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一旦血压出问题,也将牵连脑梗塞、脑血栓发作的风险增大。对于冠心病的患者而言,天气变冷后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衰的病人更要注意了,心衰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就是感染,感染后会诱发心衰,使得以前比较稳定的心衰变得不稳定。★预防的正确做法是:
气温骤降时要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人体头部的血管神经极为丰富,天气寒冷头部一旦暴露,就会使得血管收缩,不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容易诱发感冒和面部神经疾病;勤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波动厉害,要及时就诊;适当锻炼身体,饮食均衡合理,保持心态平衡。对于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加药,坚持吃药控制病情,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症状二:咳嗽、咳痰、气急、气短、呼吸困难、胸闷,行走后加重等●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专家解释说,冬季是“流感”肆虐以及气管炎、咽喉炎、肺炎、哮喘、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高发的时令,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老人和儿童以及原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的正确做法是:
冬季户外寒冷,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室内,因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处于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使用加湿器、取暖器和空调等;多喝白开水,保持呼吸道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雾霾天减少室外活动,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症状三:下肢及关节发凉,疼痛肿胀,行动不便●诊断:寒痹,又称老寒腿
天气变冷,要防寒痹,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寒腿”。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都属于该病的范畴,专家介绍说,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容易招致寒邪的侵袭,而寒邪侵袭人体的经络,脉络凝涩,气血不通,形成淤血阻滞,不通则痛,逢寒加重,老寒腿表现为受凉后膝盖周围疼痛,活动不方便,严重的影响休息。
★预防的正确做法:
首先应该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一旦发现不适,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一般说来,采用药物、针灸、按摩和理疗都是很有效的。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沈计荣主任也提醒说,患有老寒腿的老年人冬季尤其要预防跌倒,老寒腿的病人本身活动不便,再加上冬季穿衣过多,更容易行动不便,稍微活动几下就有可能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等更大损伤。●症状四:皮肤干燥、瘙痒,出现局部性红斑或风团●诊断:皮肤瘙痒症、冻疮、寒冷型多型红斑或寒冷型荨麻疹
在寒冷的冬天,稍不注意呵护肌肤就会出现问题。皮肤干燥、瘙痒是冬季最常见的问题,专家介绍说,冬季气候干冷,很容易使皮肤表面的水分、化学物质流失,皮肤毛孔收缩,血流量减少,使皮肤失去很好的滋养,出现干燥瘙痒。保暖工作不到位,手和脚会容易生冻疮,厉害的还可出现在脸上,虽然不是大病,但会影响生活质量。除了常见的冻疮以外,气温过低还会引起寒冷型多型红斑和寒冷型荨麻疹。寒冷型多型红斑跟冻疮有些类似,表现为红斑,中心有水泡,有靶形损害,同时伴有瘙痒,疼痛。寒冷型荨麻疹则表现为风团,伴有瘙痒。
★预防的正确做法:
注意护理好肌肤,及时涂擦保湿霜,最好是医用护肤品,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润泽度;洗澡水温不可过热,肥皂要选用刺激性较小的,不可过度擦洗皮肤;体质怕冷、手足发凉、脉沉而弱,平时可多吃羊肉等温热食品,还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如发生冻疮可局部多按摩,也可捈冻疮膏。如出现前面提到的寒冷型多型红斑或寒冷型荨麻疹的症状,医院就诊。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