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降的时间是10月23日7时0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
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
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西南开始进入少雨期;西北、东北开始有初冬的天气特点;华北为深秋的天气特点;华南为夏末的天气特点;江南则为仲秋的天气特点。
一候豺乃祭兽
豺狼捕猎,初获祭天,以示回报,此为兽之道义,更为人之道义。
二候草木*落
风卷残叶,雁留影无踪,凋零的季节到了。
三候蜇虫咸俯
蛰虫开始冬眠,大自然变得寂静。
吃柿子
霜降时节,一些地方要吃柿子,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但要注意应适量而止。
霜降吃柿子的传说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寒,经常四处讨饭。有一年霜降节,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的朱元璋走到一个小村庄时,发现村边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
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再次路过这个小村庄时,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
他仰望着这棵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赏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赏美景。
赏秋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桔绿,秋菊竞放。
霜降养生要注意五个预防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时节是换季之时,这时养生要注意五个预防:防秋燥、防秋乏、防秋郁、防感冒及防贼风。到底霜降养生注意什么?下面小编带你看看。
一、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防秋燥需要从饮食上加强调节。一是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秋天已经非常干燥,身体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对辛辣物的摄入要减少。二是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自制的银耳莲子粥,薏米粥等也可以经常喝。
秋燥之时,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晚睡洁面后,别急于擦干水迹,轻拍面部使余水渗入皮肤,再进行保湿护理。皮肤特别干燥的人,不妨用一用保湿的面膜。此外,每天不停地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注意“少言”。每晚睡前,可将一盆清水放置在卧室的暖气片下面,让空气变得温润,避免晨起后口鼻干燥,还能减少静电产生。据了解,如果空气比较干的话,最好屋内放置一些绿色的植物,可以调节温度与湿度,另外也建议选择一些晚上能够释放氧气的植物,比如吊兰。卧室里不宜摆放太多绿植,一两盆就好,可以经常给植物叶片上喷水,或养一些水培植物。
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经常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在喉咙痒要咳嗽之前,经常双手反背按摩自己肩及颈,双手搓热再按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提高咽部的抵抗力,少生病。
二、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赖床的习惯。其实长时间睡眠容易导致体内细胞缺氧,往往不但越睡越困,有时还容易头晕恶心,因此这个时节需要适当控制睡眠时间,再赖也不要超过10个小时哟。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个小时左右,以助人体阴阳平衡和收敛神气,利于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营养专家特别提醒说,在饮食调整上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在饮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
平时工作或学习时,还可以适当喝些绿茶、咖啡,绿茶在防“秋乏”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防“秋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不适合饮用咖啡。
三、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情志调养总的原则就是使神气收敛,思维平静,以适应秋天的肃杀、阳气收敛的特性。可以多听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来调节心情。
秋天人的情绪容易抑郁,因此要多到户外运动。跑步跳绳是运动,养生操也是运动,中医讲究顺应自然,在导引吐纳中,注重动静平衡,内外平衡。养生先养心,秋天适合早睡早起,而到了冬天,就要早睡晚起。
秋季最重要的养生秘籍,就在于舒缓压力,拥有正面积极的心态。一个小窍门是,可以每天临睡前记录下一天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例如“我今天浇了花”“去看了一场话剧”。这在当时看来可能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帮你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有时候,会心一笑之时压力也就自然释放了。如果遇到心理危机而难于自行解脱,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通过专业人士帮助你增强信心,进而保持身心健康。
四、防感冒
换季天气变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发,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避免着凉。一些疾病患者,比如肠胃疾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减少外出。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民间就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所以,要注意适时添衣,尤其是注意脚部保暖。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御寒作用,避免感冒的发生。每晚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水凉了可再加入热水,使人对温度能慢慢适应,不应一次倒入太烫的水,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认真洗手是预防感冒最直接的方法。在家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已患感冒的人应静养家中,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公众场合,如接触过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电脑键盘等后,应及时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抹鼻子。
冷水洗脸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脸,15天后逐渐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脸后屏住呼吸,将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随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头和面部至热,每次1~2分钟。用冷水洗脸,即使在平时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身体亦能适应,不易着凉而发生各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五、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霜降养生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霜降养生之道
在霜降这段时间,是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出,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破坏了胃肠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这段时间,血热、血粘、血稠的人要防止“脑梗”的发生。应对措施是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血热的人适合经常吃些海带以凉血。只要饮食起居得当,可有效地避免“脑梗”一类问题的发生。
体内有痰饮宿疾的人,在这个季节容易发作。而预防之法,除谨避虚邪贼风外,还应该注意饮食起居,无恣醉饱,无恣生冷。时值霜降,人体脾气已衰,肺金当旺,饮食五味以减少苦味食物,适当增加酸甘食物为宜。酸甘化阴以益肝肾,而味脾,可以巩固后天脾胃之本。
一、避霜防寒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是阴所更甚于前,植物开始凋零,当此之时,切记受寒,晨起比前月略晚为宜,以避霜冷寒意。
二、保暖护膝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三、秋补宜平
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认为,一切物质都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在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生克制化”关系,由此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霜降之时已经进人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厦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四、秋燥防咳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比如很多人易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故在饮食上宜平补,多食粥及其他滋润的食物,以生津润燥,固肾补肺。大家可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选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五、动静结合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六、平和心态
露结为霜,万物枯损,当平和心态,收敛杀气,多施仁惠。古人云:“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急躁者多短。人生寿夭祸福,无不皆然。”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时节里,愿我们调和身心,于浅霜红柿间,奏一曲温馨愉悦的深秋清歌。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贴多少膘也补不上你熬的夜
霜降,秋天还剩下最后的15天了。从白露,到寒露,再到霜降,水凝成了霜,气温也在不断的下降。
霜降的「降」,除了寒霜落下的物像,也还有阳气下沉的意味。此时地面上的热已纷纷降到地面下的泥土里,所以气温越来越低,而地温却上升起来。植物也趁着这个沉降的机会,把能量都储存到根茎里,以平安地度过寒冬。
霜降时节,人也应该如此,将能量储存起来,让阳气敛降。跟着大自然过日子,才知生活的妙趣。
1宜贴膘: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时,大自然的热量会降到土里,滋养植物的根基。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也应该敛藏起来,滋养脏腑。之所以秋天适合进补,有「贴秋膘」一说,就是这时候补身子,能量会被身体储藏起来,用于过冬。
一棵树如果「阳气不降」,大冷天的把能量耗在枝丫树叶上,那十有八九是抗不过寒冬了。人也一样,这时不要再做熬夜之类的伤身之事,再耗散能量了,赶紧趁着天时,将阳气藏进五脏六腑。
2贴膘≠吃肉,小心补过头!「贴膘」并不等于吃肉!重要的事情说一遍!
「贴膘」的真意,是保存能量好过冬。现在的人呐,春夏秋冬啥时候少吃肉肉了?古人一年吃不上几次肉,夏天还要劳作,瘦得没法过冬了,才有「贴秋膘」一说。阴虚质、气虚质的胖纸尤其注意,深秋本就气躁,再吃肥腻肉食,容易化燥伤阴,出现上火、便秘的症状。
说白了,贴秋膘的重点,是要吃吸收了天地精华的食物。秋天各种作物成熟,好吃的太多了。下面推荐5种食物,是此时最得天地精华的食材。趁鲜吃最好,此时能量饱满最补人。
3土气最养人:早餐一碗米粥今秋新收获的仁类、籽类食物要多吃。这些食物皆禀秋气而成,中蕴金气,有补肺润肺养肺之效。
再者,常喝米粥,米色白入肺,且米粥久煎后上浮的一层油,得米中金气,有兑卦之性,最有养肺生津之功。小米色*,得土气,最养脾胃,培土即所以生金。山西一带土气最旺,所产小米最良。
4古方抗秋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是古代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些蜜水,既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此外,还适宜多饮枸杞菊花茶,可以使人有光泽,每天坚持喝,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5三天变水润:南瓜这常喝南瓜粥补中益气、清热解*,还能平喘消肿。秋季干燥,许多人会出现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皮肤燥涩等症状。中医认为,秋燥与体内津液不足及肺阳虚有关,南瓜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
把它与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连吃3天就能让秋燥带来的季节性便秘治愈,皮肤也会水水润润。
6健肠胃、美肌肤:芋头肠胃不好的人应该多吃一些芋头,这样可以健脾消食,促进消化吸收。因为芋头入脾胃经,可补益脾土,增强脾胃消化功能。
脾是人体后天营养的输送者,是人的「后天之本」。《食物本草》说芋头「疗烦热,止渴,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可见芋头不仅能够开脾健胃,还能使人胃肠通畅,肌肤美白。
7不上火的美味:花生入秋后吃花生,平肝润肺养心脏。花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古人称之为「人参果」,而且花生属平肝润肺的食物,所以秋分后不妨多吃一些花生。能滋阴润燥,补养气血却不会让你上火。
秋末初冬,又凉又燥,正是阴虚质、气虚质的人最难熬的时候。上面五种得天地精华的天然食品,就最适合不过了。如若是湿热、痰湿体质,则要注意蜂蜜不宜多吃。
8忌熬夜:霜降熬夜伤身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霜降时节,敛藏阳气的同时,也要注意滋养阴气,让阴升阳降,阴阳交泰。此时最「伤阴」的莫过于熬夜了。
秋天五行应金,金克木,而肝五行属木,故而秋气伤肝。此时滋阴养肝还养不过来,若是还熬夜伤肝,简直就是不拿小命当回事啊。肝血不足的话,人容易有心烦气躁、失眠多梦、脸色灰*、眼圈晦暗、双目干涩、指甲变薄等症状。
深秋初冬,熬夜对身体的伤害特别难补,对颜值的伤害也是……无论懂多少养生,吃多少补品,最终身体好不好,都会落在这一个个小习惯上。
健康,先从不熬夜做起吧。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伴读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