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流感季来临,关于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症状区别
TUhjnbcbe - 2021/4/13 13:26:00
儿童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m.39.net/pf/a_5779537.html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病原学

流感病*属于正粘病*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病*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警惕。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药物治疗。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一)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C,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二)并发症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

1.流感病*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性肺炎。部分重症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ARDS。

2.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

3.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

鉴别诊断(一)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病原学证据。

(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

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一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病原体(其他病*、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导致的肺炎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四)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与流感不易区别;重型、危重型表现为重症肺炎、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与重症、危重症流感临床表现类似,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鉴别。

治疗(一)基本原则

1.临床诊断病例和确定诊断病例应当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1)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2)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

6.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7.辨证使用中医药。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

(三)抗病*治疗1.抗流感病*治疗: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治疗。2.抗流感病*药物:我国目前上市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陪同人员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医疗机构应当分开安置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限制疑似或确诊患者探视或陪护,防止住院患者感染。

(三)加强病房通风,并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

(四)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终末消*。

(五)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应当隔离治疗,不可带病工作。

预防(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

(三)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感季来临,关于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症状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