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是当前严重危害养殖业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公认的,危害最大、难防控的疾病之一。由于IBV血清型众多,病*变异快,不同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弱,因此防控难度大。根据病*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蛋鸡主要发生的是生殖性支气管炎。感染蛋鸡后导致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蛋壳质量变差,无产蛋高峰的案例越来越多。
一、病原分析:
IBV血清型分类,我国主要流行的是QX型、M型和4/91型等血清型。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我国QX型流行较广,其发病率占60%以上,已成为优势*株,该型可引起呼吸道、肾肿、输卵管异常(假母鸡)等病变。IBV-M、4/91型、QX型之间的同源性较低,疫苗相互之间的保护率低。
二、发病季节:
冬季、春季多发。冷应激是IBV发病的主要诱因,发病鸡群多数受过冷应激。IBV主要有三个易感日龄,分别在:1-14日龄、80-日龄、-日龄高发。病鸡和康复后的带*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携带病*的飞沫和污染病*的气溶胶经过呼吸道传播。本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病,全群很快感染。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规模化鸡场,通风系统排出气溶胶很难净化和消散,携带病*的气溶胶往往在不同日龄不同批次的鸡群中循环感染。饲养密度大、饲养批次多、育雏频繁以及育雏、育成、产蛋鸡不分场的鸡群多发。多批次、连续高密度的育雏场易造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滚动效应,生殖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高。规模化鸡场引进鸡苗频繁,感染此病的风险尤其大。青年鸡和产蛋鸡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这可能与环境污染加重、病**力增强、冷应激等有关。1-14日龄的鸡感染后,无产蛋高峰;80-日龄的鸡感染后无产蛋高峰,开产后可见大量软壳蛋、沙皮蛋和畸形蛋。产蛋鸡发病后产蛋率下降,在恢复期出现褪色蛋、小蛋、长蛋等畸形蛋,蛋壳粗糙,蛋清稀薄如水。种鸡发病后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0-2周龄雏鸡感染症状:轻微呼吸道,影响高峰期产蛋率,产蛋期仅能达到50-80%产蛋率,输卵管囊肿、发育不良或萎缩。3-10周:主要为肾传支,花斑肾、死淘率高;11-28周,可见大量软壳蛋;30-70周,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蛋清稀薄。
三、实验室诊断:
1、病原检测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可用口腔棉拭子和泄殖腔棉拭子对疑似感染鸡群,利用RT-PCR法检测。如检测为阳性,再测序进行血清型鉴定。
2、抗体检测利用ELISA法对疑似感染鸡群进行检测。在发病前和发病后2-3周分别采集血清进行检测,根据抗体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鸡群是否感染,正常的抗体滴度:雏鸡-、青年鸡-0、产蛋鸡0-0。
防治措施:
1、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全进全出,减少饲养批次,尽可能延长空舍时间,污染重的鸡场空舍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方可进鸡,季节交替时注意气温的变化,防止冷应激。特别是在育雏早期要求温度稳定,最好达到适宜温度的上限。温度的控制比疫苗还要重要;减少应激反应,青年鸡和产蛋鸡要避免或减少诱发呼吸道的诱因,如冷应激、疫苗反应等。
2、做好免疫预防工作,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型多,变异快,在疫苗选择方面,要选择流行*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进行免疫。疫苗的种类:IBV-QXL87弱*活苗与当前流行的IBV-QX同源性高达98%。油乳剂灭活苗:采用M41株和QX株制作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联苗。与活疫苗联合使用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保护率更高。母源抗体对预防IBV的早期感染有效。灭活苗诱导的血清抗体对内脏、肾脏和生殖道有保护作用,可降低野*感染鸡呼吸道中病*的数量,限制病*向易感鸡群传播。
四、传支防疫程序(供参考):
1日龄新支二联苗(QXL87)1羽份滴鼻点眼或气雾。
7-9日龄(QXL87)1羽份滴鼻点眼,新支流法四联0.4毫升颈部皮下注射。
40-50日龄新支二联(QXL87)2羽份滴鼻点眼,新支流三联油苗0.5毫升颈部皮下注射;
开产前新支二联活疫苗(QXL87)2羽份滴鼻点眼,新支减流四联油苗0.5毫升颈部皮下注射。
五、免疫注意事项:
选用SPF鸡胚制造的含有流行*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当前如QXL87;尽早免疫,预防早期感染;应注意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提高鸡群抵抗力更重要。
来源:北京昕大洋集团
抗疫情、保供应,
我们在行动!
昕大洋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