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小A是一名高中生,前不久她在母亲的陪同下就诊于我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门诊。
小A低着头略带委屈的说:“医生,我总是觉得胸口闷,有些喘不过气来……”
“她这是装病!”小A的母亲突然插话道:“她老说胸闷就是为了不去上课,她不爱学习!”
后来小A告诉我,她经常会感觉胸闷,同时伴有气紧,自己能够缓解下来,但反反复复出现这一症状,发作的时候很难受。
我问她白天和夜里有没有差别,她告诉我如果夜里发生,会觉得更难受些。
听完,我心里有了初步答案——小A可能患有哮喘。于是给她开了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检测和激发试验,结果出来以后证实了我最初的设想:小A的激发试验是阳性的,她是一位哮喘患者。我给她开具了哮喘的吸入用药,并告知她3个月后再复诊。
小A和她的母亲都觉得奇怪:哮喘不是有喉咙里面“hihi”的响声吗?胸闷居然也是哮喘?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对哮喘的误解,甚至是很多哮喘患者没有规范就诊的原因。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今天我就结合临床案例,和大家聊聊哮喘那些事儿。
长期胸闷、咳嗽
都可能是哮喘的表现
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哮喘,患者往往有喘鸣的症状,旁人可以听到患者呼吸和说话的时候发出“hihi”的喘鸣音,听诊患者的肺部也可以听到类似的声音。
但其实相当一部分哮喘患者是没有喘鸣的,哮喘患者可以只表现为胸闷,我们称做“胸闷变异性哮喘”,小A的病情就属于这一类,其实不是厌学,是真生病了。哮喘患者还可以是只有咳嗽这个症状,我们称作“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类患者往往被误诊断为“支气管炎”,每次发作时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上周一我接诊的另外一名25岁女性患者就是只有咳嗽症状,我告诉她可能是哮喘时她不敢相信,坚持说自己是“支气管炎”,最后做了肺功能也确诊为哮喘。她说自己因为治疗“支气管炎”反复打针,手上全是针口,已经没有地方可以扎针了。而且据她描述,她的母亲也有类似的病情,她小孩则有明显的喘鸣症状,可惜的是都没有规范就医、确诊病因。
划重点:
以下人群建议完善肺功能检查
哮喘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有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中的一个或几个反复发作,都要怀疑哮喘的可能。特别对于那些夜间症状更明显或病程又超过8周的患者,要高度怀疑哮喘的可能。
哮喘可通过肺功能检查诊断。因此建议这类患者到能够完善肺功能检查,特别是能做医院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日去除哮喘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困扰。
焦虑可能增加哮喘患者
的发作发生率
回到小A的情况,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小A的哮喘以前不发作,读高中就反复发作了?
我们常说过敏性哮喘,哮喘的发作往往和接触虫螨、香烟、花粉以及空气污染等过敏原有关,但其实焦虑、抑郁和慢性应激(如受到社会暴力),均可能增加哮喘患者的发作发生率,父母的抑郁和应激也容易促使儿童发生更严重的哮喘。所以小A的哮喘不但和高中学业压力大有关,可能和母亲表现出的焦虑情绪也有关系。
此外,部分食物药物、寒冷空气、呼吸道感染、运动都有可能诱发哮喘,部分女性的哮喘还会在月经前或月经期表现得更严重。总之哮喘没有那么简单,寻求专科医师的帮助才是最佳的方案。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供图: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二区谭洪毅
温馨提醒
我院专科门诊、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住院部等已全面恢复诊疗服务,为减少人群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医院推行非急诊病人全预约,先预约后看病。请来院就医的市民朋友按预约提醒分时段就医,到院后如实申报健康信息,并主动出示身份证与粤康码,以便快速配合完成流调及预检分诊工作,节约就医时间,同时要全程戴口罩,科学防控,安全就医。
主编:曾宁
编辑:钟一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