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网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周末讲坛冬天,拿什么保护儿童的呼吸道
TUhjnbcbe - 2021/6/8 17:26:00

冬季是雾霾高发的季节,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很多儿童容易咳嗽、流涕,轻则患上感冒,重则发展成肺炎。如何在这个季节保护儿童脆弱的身体,医院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儿童哮喘控制治疗越早越好

文/医院呼吸科

主任医师董晓艳

伴随着秋冬季寒风吹起和气温骤降,哮喘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健康就会担心。因为这个时节往往是儿童哮喘高发季。同时这一季空气污染和雾霾的加重,更是对这些哮喘儿童雪上加霜。常会出现半夜里全家到儿科急诊就诊,弄得孩子和家长苦不堪言。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儿童哮喘的发生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这其中既有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有着家长对疾病的防治认识不足有关。目前国际上出台了一系列对哮喘的防治指南和策略,比如GINA方案。我国在年也修订了《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其中提出了儿童哮喘治疗的目标,也针对一些高危因素提出防治措施。同时强调了医生和患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来保持哮喘长期有效的控制。

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

儿童哮喘治疗的目标为以下六点:

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

治疗包括:

1.急性发作期:

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不可忽视非药物治疗如哮喘防治教育、变应源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生命质量的提高、药物经济学等诸方面在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

每年要评估患儿是否需要治疗

为巩固疗效,维持患儿病情长期稳定,应加强临床缓解期的处理;特别是医生和患儿、家长一起互动,形成一个紧密的伙伴关系,在防治上进行长期指导和合作。

1.鼓励患儿坚持每天定时测量PEF、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如咳嗽、气促、胸闷等,一旦出现应及时使用应急药物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3.病情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长期控制药物,如使用最低有效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ICS)吸入治疗等。

4.控制治疗的剂量调整和疗程:单用中高剂量ICS者,尝试在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3个月后剂量减少50%。单用低剂量ICS能达到控制时,可改用每天1次给药。联合使用ICS和长效β2激动剂(LABA)者,先减少ICS约50%,直至达到低剂量ICS才考虑停用LABA。如使用最低剂量ICS患儿的哮喘能维持控制,并且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有相当比例的5岁以下患儿哮喘症状会自然缓解,因此对此年龄儿童的控制治疗方案,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5.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包括了解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与患儿及家长共同研究,提出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变应源、防止哮喘发作、保持病情长期控制和稳定。

6.并存疾病治疗:70%~80%哮喘儿童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有的患儿并存鼻窦炎及胃食管反流等。,这些共存疾病可影响哮喘的控制,需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患者教育和家庭防护要同时抓

哮喘防治教育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的环节。哮喘对患者、患者家庭及社会有很大的影响。让孩子和家长正确认识和面对儿童哮喘,是疾病控制的关键。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治愈”。

年由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共同撰写了《儿童哮喘国际共识》,对儿童哮喘防治和管理,提出了患儿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应接受哮喘治疗教育,并与哮喘健康教育使者共同合作,以优化哮喘的管理。教育与形成的合作关系对哮喘治疗计划的实施及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哮喘控制的客观手段是肺功能及PEF的测定。有条件可以每3个月做1次肺功能测定,5岁以上的患者有条件可以每天坚持测PEF,并记录在哮喘日记中。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如C-ACT和ACQ可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作为肺功能的补充,既适用于医生、也适用于患者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患者可以在就诊前或就诊期间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

加大户外运动

除了前面谈到的哮喘日记、肺功能和PEF监测外。对秋冬季常见的大风、雾霾和寒冷的环境,要求家长们也要注意孩子的防护。

1.调节好室内环境空气新鲜,

室内温度湿度适中。

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减少感染对哮喘的诱发。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气里,必须开窗通风来减少室内有害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可以用不同的房间轮流开窗通风的方式,既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能避免让孩子直接吹到冷风。亦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也要做到器具的清洁和护理,以免适得其反。

室内外温差不应过大,把室内温度调节适中,给孩子多加一件棉背心或穿厚拖鞋御寒即可,避免过大温差对孩子呼吸道不良影响。此外,在有暖气或空调房间中,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必要时开启加湿器,增加室内的湿度。初冬天室温以18~22℃,相对湿度以45%~55%为宜。但也要注意加湿器的清洁和使用清洁水为宜。

2.及时添加衣物,但不建议过暖。

穿衣轻巧、便于活动。

3.增加户外适当运动。

特别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带孩子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项目,如散步、踢球、做操、游戏、骑小自行车等,让孩子用凉水洗手洗脸,可增强孩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使孩子体内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维持人体免疫功能的有着重要意义。

4.常洗手。

孩子在饭前便后、平时玩耍后一定要用流动水洗净双手。

5.饮食营养均衡合理。

对婴儿最好完全母乳喂养,也可以回避可能存在牛奶过敏。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在添加辅食时,注意要回避过敏的食物。

6.注意水分的补充。

叮嘱父母在冬季给宝宝多喝水,而且最好是少量、多次;可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滋润,增加呼吸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7.培养良好睡眠。

若睡眠不足或作息不规律可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既影响健康发育,又会使抵抗力下降。

8.合理服用药物,不可滥用抗菌药物。

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临床应用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不要偏听偏信一些所谓的“偏方”,而延误治疗。

总之,秋冬季的儿童哮喘防治需要患儿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合作,良好哮喘控制依靠的是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配合。希望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实施和治疗方法使用,能让儿童哮喘达到临床上治愈,让孩子享受到不同季节生活的乐趣。

反复咳嗽可能是过敏惹的祸

文/医院呼吸科

陆敏吴蓓蓉

进入秋冬季,气候渐凉,昼夜温差大,儿童呼吸道感染频发,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易感人群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儿童呼吸道感染又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等,这些疾病大多有病*感染引起,可以有发热、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声嘶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只需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即可,症状不重的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在这些疾病中大家需要警惕流感,它不同于普通感冒,主要以发热、咽痛、四肢肌肉酸痛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它是由流感病*引起的,人类对它普遍易感,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一旦感染应尽早(最好在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药物,抗生素对此疾病无效。易感人群可以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合理使用抗生素

再来看看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可以由病*感染、细菌感染或非典型微生物的感染引起,也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导致,年幼儿的下呼吸道感染50%由病*感染引起,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副流感病*I型、Ⅱ型、Ⅲ型和流感病*A型、B型;年长儿常由细菌、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莫拉菌(MC)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临床上常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喘息等症状,并伴有肺部相应的体征,临床医生会结合患儿外周血象、胸部X线及临床表现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考虑细菌感染会给予抗生素的治疗,切记足量足疗程,不可谈抗生素色变,剂量、疗程不足不但使感染不易控制而迁延不愈,而且还会诱导细菌耐药。对于体质弱的易感儿童,还可以进行肺炎链球菌疫苗的接种。

反复咳嗽,看看是否过敏

然后,并非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疾病都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现在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天气转凉后就一直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用了感冒药也不见好,这往往是过敏性鼻炎惹的祸,抗生素和感冒药并没有效果,给予抗过敏药物及鼻喷激素治疗有效。

还有一些孩子反复的咳嗽、气喘并不伴有发热,往往被误认为“肺炎”,其实还是过敏造成的,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哮喘常常是真正的病因,这些过敏性疾病常呈慢性过程,在接触过敏源或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反复发作,可对孩子进行过敏源检测以明确孩子的过敏物质进行干预,并配合相应的治疗。

雾化后要及时擦干口鼻

文/医院呼吸科

蒋鲲王贵清

秋冬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季节。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除了打针、吃药,雾化吸入有时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有抗微生物药、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等。常用雾化吸入器有氧驱动雾化器、空气压缩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较多,如雾化吸入应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进行,以免引起呕吐、窒息;注意喷雾器与地面垂直,防止雾量减少而影响疗效;注意通气管位置不能高于气道入口,以免药液倒流;对于儿童,吸入完毕,协助患儿洗脸、喂适量温开水,以减少可能经皮肤吸收的药量及防止口腔霉菌感染等并发症。其中尤其要注意在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这样做的益处在于:

1.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2.在寒冷季节避免残留雾滴留在口鼻皮肤上结霜,刺激及损伤皮肤或引起受凉感冒。

3.年幼儿面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残留药液可被吸收,有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雾化吸入后残留雾滴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很轻微,危害也很小,但由于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例如,应用激素雾化吸入防治支气管哮喘,维持用药时间可能长达1~2年,这样就有可能使一些不良反应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久而久之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所以,在雾化吸入治疗中,绝对不可忽视“擦干口鼻”这一小事。尤其是年幼儿的家长更要注意这一点,每次雾化吸入后都要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地擦干小儿面部及口鼻部分,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本期组稿/晏雪鸣龚紫兰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讲坛冬天,拿什么保护儿童的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