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更新了不少关于新冠的建议,其中有两点引起我的注意:
1.抗生素不能预防新冠肺炎
2.不该做的事里也提到,不要吸烟,不要戴多层口罩,不要自行用药,比如用抗生素。
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看的一篇关于例早期入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和治疗药物的论文中指出:
所有病人都接受了抗菌药物,90%接受了抗病*疗法,45%接受了激素药物。抗菌药物无效,抗病*药物也未发现有效(包括对SARS和MERS)。激素的用量根据症状而不同,但未观察到有效。
虽然这几年对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规范,但是抗生素滥用,在全世界范围都仍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肺炎,的确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抗生素,但是绝不是所有肺炎都需要用抗生素的。确诊为病*感染引起的肺炎,则更不应该用抗生素。
最近带刚我爸去看牙,老人家默默把从国内带来的抗生素吃完了,仍然很痛才告诉我。虽然爸爸的牙齿是发炎了,但是也不应该用抗生素!
“老人迷之认为,
哪里痛就是发炎了,有炎症,要用消炎药”
“消炎药不等于抗生素,
所以嗓子疼,牙疼要用布落芬,不是头孢等”
以上是公号前不久收到的两条评论,于是我决定为大家写写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
很多人都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可以治疗一切炎症,我自己也曾经对此深信不疑。我小时候经常感冒,还记得那时候一碰到嗓子疼,几乎每次都会吃阿莫西林。
直到后来,我开始系统学习医学知识,才意识到抗生素和消炎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小到大,真是白吃了太多的抗生素……
虽然我自己认识到了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但还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许多人仍然把抗生素当作灵丹妙药,无论感冒、嗓子疼、流鼻涕,还是牙疼,统统都用抗生素。这样做不仅对缓解病情没有帮助,还会让已经非常严峻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更加恶化。
正是由于耐药性问题,我们治疗常见传染病的能力已经受到了威胁。很多的感染,如肺炎、结核病、败血症等,现在越来越难治,有时甚至无药可用。比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是,大肠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非常广泛,在许多国家,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甚至已经对超过一半的患者无效。
▲图片来源:pixabay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若不针对抗生素耐药采取行动,未来30年,抗生素耐药性每年可能导致全球万人丧生,相当于每3秒就有一人离世,比目前癌症导致的死亡还要多。
所以,我专门写了这篇有关抗生素与消炎药的文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减少抗生素滥用。
1
什么是炎症?
消炎药,顾名思义就是消除炎症的药物。
炎症并不特指某种疾病,而是身体内免疫系统发生的一连串化学反应,是人体对抗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引起发炎的因素很多,有病*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素、外伤(如扭伤、冻伤、烫伤)、过敏等等。
只要我们的机体组织受到有害刺激,免疫系统就会开启“备战状态”,准备对抗伤害、促进损伤修复。这时,受伤部位血流量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得该区域白细胞、抗体、液体等物质大量聚集,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战斗作准备。在战斗中,白细胞被激活,其吞噬微生物的能力大大增强,并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有放大炎症反应的作用,继而让更多的白细胞到达战场。
这一过程中,伴随血流增加,身体的发炎部位往往会变红、变肿、发热、甚至还会刺激神经让人感到疼痛。因此,急性炎症典型的表现就是“红、肿、热、痛”。
▲图片来源:pixabay
2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
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抗菌药,是一种消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因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
正如上文所说,造成人体感染或损伤继而出现炎症反应的来源远不止细菌一种,还可能是病*、真菌、寄生虫、过敏、外伤等。但是,抗生素只能对付细菌,从而间接缓解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对其他原因导致的无效,所以,抗生素不是消炎药。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既然抗生素可以通过消灭细菌来间接缓解炎症,也算是消炎了,为什么不能算作消炎药的一种?”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想想,假如某位患者因为细菌感染,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天天请假,老板都快开除他了,患者因此患上了抑郁。终于有一天,他的细菌感染被抗生素完全治好,患者心情也由此变好,抑郁不再。如果按照“抗生素既然可以间接消灭炎症,就算消炎药”的逻辑,那么抗生素间接帮助患者心情变好,是不是也可以算作抗抑郁药物呢?药物显然不是这样分类的。
3
哪些是消炎药?
目前常用的消炎药大致分为两种:
类固醇消炎药
非固醇类消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
类固醇又叫做“肾上腺皮质素”,是人体正常情况下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调节体内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平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体也可能大量分泌类固醇,让身体能够应对一些紧急情况,所以类固醇也属于压力性激素的一种。
常见的口服类固醇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泼尼松、倍他米松、氢化可的松。
类固醇具有非常好的消炎效果,是一种强的抗炎药,常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湿疹等的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虽然类固醇非常有效,但也可以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因此通常需要医生权衡药物风险和治疗的获益后开具处方,并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使用。
注:婴儿湿疹使用的浓度都非常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
一般情况下,低剂量吸入或外用类固醇的副作用较低。长期口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出现满月脸、痤疮、白内障、青光眼、高血糖、高血压、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
▲图片来源:pixabay
非固醇类消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有显著的止痛、消炎(减轻受损部位的红肿热痛反应)和退烧效果,因此也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是大部分人更常接触的一类消炎药。
它常用于:
缓解一般疼痛,如牙痛、痛经、头痛、偏头痛
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烧,如感冒、流感等导致的发热
缓解肌肉骨骼发炎与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和肿胀、拉伤、扭伤
其他,如神经痛、痛风、软组织发炎、手术后疼痛等
常用的非固醇类消炎药有阿斯匹林(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儿童用的美林就是布洛芬)、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和萘普生(Naproxen)。
▲左为成人药,右为儿童药
既然出现了布洛芬,就不得不提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对乙酰氨基酚也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不过,它对外周组织的抗炎能力较差,所以算不上“解热镇痛抗炎药”。作为与布洛芬齐名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也是非常不错且安全的。
▲左为成人药,右为儿童药
我们不必担心消炎药的成瘾性,它们不同于吗啡类药物,不会让人上瘾。
非固醇类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主要取决于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的时间长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和食欲下降。
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包括怀孕和哺乳期女性、老年人、胃溃疡或胃出血患者、心血管病和肾病患者,以及哮喘患者,应谨慎对待非固醇类消炎药,须先咨询靠谱医生的建议。比如,怀孕期间不建议服用任何非固醇类消炎药,尤其孕30周以后,更不应服用。外用需遵医嘱。
另外,18岁以下儿童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图片来源:pixabay
4
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和消炎药各司其职,临床上使用抗生素分为治疗性用药和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使用,一般在手术前使用(肠、矫形外科手术等常使用),预防手术可能引起的细菌感染。
治疗性用药在确定为细菌感染或者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使用,比如肺炎、鼻窦炎;如果是病*感染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比如普通感冒、流感。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其网站上给出了一张表格,告诉大家一些常见疾病是否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急性支气管炎有时由细菌引起,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抗生素仍然无效
大多数肺炎都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病*引起的肺炎较少,真菌更罕见。轻微的肺炎不需要住院治疗,一般通过口服抗生素、多休息和多喝水可以很快缓解。如果按医嘱服用三天后仍然没有缓解,则可能是由耐药性细菌引起的肺炎,或者是由病*引起。
经常有朋友问,上表里写不需要用抗生素的疾病,但是!
医生给开了抗生素,用还是不用呢?
要减少孩子被开滥开抗生素的机会,可以多问医生一句话:是考虑哪种病开这个药呢?
作为父母,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病的抗生素应用:
链球菌性喉炎需要用抗生素,而其它喉咙痛不需要。确认是否为链球菌性喉炎,医生看咽喉就能大致判断,有相关症状才进一步确诊还需要做快速抗原检定或者咽喉拭子细菌培养。一般的咽喉痛,没有链球菌性喉炎的症状的话,不需要做检测、不需要用抗生素。
急性支气管炎对健康人群不需要(相关阅读:急性支气管炎需要抗生素治疗吗?);
腹泻通常不需要用抗生素。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甚至不需要化验大便,除非有肉眼可见的血便(检测出致病菌),或者高度怀疑是霍乱。什么大便有脓这种用抗生素的理由完全是扯淡(相关阅读:宝宝腹泻、呕吐怎么办?轮状病*疫苗、口服补液盐、益生菌、补锌…哪个更靠谱?);
感冒和流感不需要(感冒和流感都是病*引起的,抗生素无效);
鼻窦炎和中耳炎部分时候需要(病*感染也会引起鼻窦炎和中耳炎,需要有医生判断);
尿路感染通常需要(确诊后往往需要按疗程服用抗生素)。
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细菌产生耐药性,有效控制感染。一旦抗生素失效,将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继续蔓延。
如果需使用抗生素,应遵照以下几点:
1.有处方才使用。抗生素属于处方药,不要自行到药店购买。如果怀疑受到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应该经过专业、靠谱的医生的检查和判断,这样才能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按时服药。“按时服药”虽然不难理解,但可能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例如一天吃三次的抗生素,应当每8小时吃一次(不是早、中、晚中间任意间隔几小时服用),这样才有助于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彻底消灭细菌。
3.服完疗程。按照医嘱服完整个疗程,即使提早感到病情有好转也要坚持,这可加大杀死全部细菌的机会并减少出现耐药性的风险。口服抗生素的疗程不等,要根据病情需要和抗生素的种类而定。医生开具的抗生素类型和疗程长度应该以最佳证据为依据。
如果是确认不应该吃抗生素,但是已经在吃了,立即停止即可。已经吃错了,就没有必要将错就错,一错到底。
4.不和他人分享抗生素。虽然有时候病症相似,但不一定患的是同一种疾病,如果随便服用不仅可能延误病情、筛选出耐药细菌,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造成危险。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要把抗生素储存起来,留着下一次生病服用。
小结
抗生素只能对付细菌,对其他任何形式引起的发炎都束手无策,因此,抗生素≠消炎药。
当出现牙痛、头痛、肌肉痛、扭伤,以及大多数时候的喉咙痛,我们需要的是消炎药,而非抗生素。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非常严重,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尽量做到正确使用抗生素,才能防止未来某天,人类即使轻微感染也无药可治。
参考文献:
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GetSmart:KnowWhenAntibioticsWorkinDoctor’sOffices.VirusesorBacteria–What’sgotyous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