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视角”系列文章并非纯中医理论知识,而是从现代科学和营养学角度对食疗养生及药食同源食材进行解读,以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启迪智慧,为理解古人的智慧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说起薄荷,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薄荷味的牙膏、薄荷味的口香糖、薄荷味的汽水、甚至还有薄荷味的少女。
薄荷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植物,它的生命力仿佛用不尽似的,无论放到哪里,都会努力存活。
胡杨老师养的第一盆植物就是薄荷,初次侍候花草,内心总是很期待的,经常就会忍不住去“抚摸一下”。正所谓“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抖着抖着,就把薄荷的叶子薅秃了。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叶子不开心吧,这薄荷越来越蔫,眼瞅着就“趴下了”。换成别的花草,趴下了也便趴下了,任谁救都不好使。可薄荷不同,只要给它一丝希望,它就会努力生长,这不,胡杨父亲一出马,就给救活了!
△胡杨的薄荷◎胡杨摄影
炎炎夏日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清凉的,除了空调,恐怕就是薄荷了。暑热的天气里,薄荷会让人有清新舒适的感觉,那一片片小小的绿色叶子,仿佛能割开闷热黏腻的空气,将七八月的“蒸笼”撕开一个口子,释放出丝丝清凉。这清凉的感觉直直地从口腔渗入细胞,唤醒昏昏欲睡的神经。
薄荷也是一味很好的药食同源食材,它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本草纲目》中记载:“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可见薄荷是有一定发汗作用的,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常用之品。
在讲薄荷如何疏散风热之前,亦茹要好好将“发汗”这件事说道说道。
中医发汗那点事儿
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在中医的治病方法里,大致是有八种的,分别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这八种。在这之中,“汗”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有散寒、退热、透疹、消水肿、祛风湿等作用。
“汗”分为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感受寒邪者用辛温发汗,感受热邪者用辛凉发汗。
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科普”、“辟谣”,它们的标题通常都是这样的:“感冒别再发汗了!”“感冒发汗的骗局您还没走出来吗?”“感冒发汗,小心造成XXX!”标题千奇百怪但中心思想基本一致:发汗不科学,发汗没有用。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汗”是否科学。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1.发汗不是让外邪通过汗液排出去,而是改善血液循环。
我们的生活中之所以会经常出现“谣言”、“辟谣”、“错误的辟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等和断章取义。
就拿中医的“汗法”来说,在信息不甚发达的年代,百姓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尤其是医学知识,基本上是来源于观察大夫治病和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建议。正是因为“汗法”的重要地位,这样一种观点在百姓心中就扎下了根:感冒需要发汗。
单说这句话有错么?没有错,最起码没有大错。但是,当这句话被添加了引申含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
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发汗是要让外邪通过汗液排出去,这种认知就是不正确的。
△亦茹制图◎图片素材由千库网授权
中医讲的发汗,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一种结果。无论是寒邪还是热邪,当它们侵袭我们身体的时候,都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
我们的身体其实是很“智能”的,大家回想一下,当我们“挨揍”的时候,是不是本能地第一反应就是“身体蜷缩护住内脏,双臂抱头护住脑袋”。当外邪来袭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身体的第一反应是护住重要的内脏器官,因此末梢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用的这些能帮助我们发汗的有解表作用的药,它们的作用是促使局部那些不太活跃的毛细血管张开,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将我们身体内部的“防御部队”带到体表与外邪进行战斗,从而达到消灭外邪的目的。
这就是中医里面所说的气血通畅有利于排出外邪。
2.发汗不是大汗淋漓,而是微微出汗。
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观点是:“不是让我出汗吗?那我使劲儿捂,看我这汗,都能洗澡了。外邪肯定都随着汗液排出去了!”这也是不正确的。
中医里面讲的发汗,并不是大汗淋漓。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中就提到了:“遍身漐漐(zhí)微似有汗者益佳。”也就是说,中医“汗法”中所讲的发汗,是指微微的发汗,这是气血通畅后的结果,只要皮肤表面微微潮湿就可以了。“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如果真的是“汗水止不住地流”,不仅病邪除不掉,可能还会因为津液过度流失而给身体造成伤害。
◎八岁手绘
所以,您看,“汗法”其实是十分科学的一种方法。
同时,由“汗法”引发的这些争论也让我们明白了,凡事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后再进行探讨和交流,切不可断章取义、以讹传讹。古人云“君子不唱流言”,想来也是有这层含义在里面的吧。
疏散风热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薄荷。薄荷辛凉解表,适用于人的热证。
《本草经疏》记载:“薄荷,辛多于苦而无*。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
这是说,薄荷辛凉入肺,清轻凉散,有一定发汗作用,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适宜于风热表证无汗者。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疏散风热药同用。
当我们体内有热,郁积在里面,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就会导致“防御部队”无法迅速到达指定战场。因为我们身体内部的“防御部队”要达到指定位置,是需要气血的推动的,气血既相当于它们的动力也相当于它们的路。
动力没有了,路也被堵住了,“防御部队”自然也就到达不了战场了。这种时候,部队人数再多也是干着急。
◎八岁手绘
薄荷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个“热”散开,给部队让路。
众多学者们发现,当我们内服适量薄荷后,会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可通过末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帮助机体进行散热,从而起到发汗解热的作用。
一方面促进免疫细胞向次级淋巴结或外周感染部位的迁移,从而增加与抗原的接触机会,有利于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或者直接杀伤病原体。另一方面,在病原体被消灭后,通过排汗,身体恢复正常温度,防止持续免疫应答给机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这段全是专业名词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外邪的入侵也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有些人正气足,外围的免疫部队都是“精兵强将”,所以外邪侵不进来。
但是,一旦正气弱下来,外邪会悄悄潜进来,这相当于突破了我们的第一道防线,但是还没能进到要害部位,这就是所谓的“表邪”。
这时候,薄荷通过刺激机体的血液循环,把身体内的“防御部队”免疫细胞从“营地”迁移到“外来侵略者”正在入侵的地方去,让这些侵略者再无前进一步的可能性,从而阻止了一场疾病的发生。等把侵略者消灭干净,再迅速将其召回,防止这帮“热血青年”杀红了眼睛,敌我不分,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八岁手绘
文章至此,关于薄荷如何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我们已经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解释清楚了。
但是,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薄荷既能让我们有清凉的感觉,又能促使发汗呢?这难道不矛盾吗?”
是的,不矛盾,薄荷就是这么神奇。
通常情况下,我们感到“凉”的流程是这样的:各种原因造成皮肤温度降低→皮肤温度降低刺激到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我们感觉到冷。
薄荷可以在皮肤温度降低前,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冷觉感受器,让我们有清清凉凉的感觉。
这就好比我们出门办事,通常的流程是先跟前台说,然后前台逐级上报,最后信息汇总在领导那里,领导才能知道我们的诉求。薄荷不一样,薄荷有领导秘书的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既不用收集信息,也没有辨别真伪,秘书就迅速把“凉”这一感觉上报给神经中枢啦!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薄荷的“朋友”就挺多的。那边打着电话让身体先有凉的感觉,这边也没闲着。当我们毛孔关闭,内热都郁积在身体里时,它又给另一位朋友打了个“你这都热成这样了?怎么还不散热?赶紧把毛孔开一开,让热气散出去一些。”随着身体的微微发汗,内热逐渐消解。
缓解咽喉肿痛
在中医看来,薄荷轻扬升浮,善疏散上焦风热,且能清头目、利咽喉,常用于风热之邪上攻所致头痛眩晕、咽喉肿痛诸证。
说白了,咽喉肿痛,有些时候就是发炎的一种表现。
◎八岁手绘
抗生素的滥用让人们谈“炎”色变。人们的意识从“一发炎就吃抗生素”到“发炎不能吃抗生素”再到“到底吃不吃抗生素”不断转变。事实上,“发炎”和“吃抗生素”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其实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情况能让咽喉“发炎”。病*感染可以、细菌感染可以、受到刺激但没有明确感染的情况下也可以。而抗生素针对的只是特定的微生物感染,并不是一发炎就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
那么,面对咽喉的肿痛,薄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首先,研究表明,薄荷水对早期急性炎症的充血水肿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就是说,不管诱因是什么,只要咽喉“肿了”,薄荷就可以帮助消肿。
其次,在抗病原体方面,薄荷也是响当当的一位大人物。
研究表明,薄荷中富含丰富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某些病原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比如白色念珠菌、金*色葡萄球菌等。这些挥发性物质还会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强抑菌效果。
薄荷多糖对呼吸道合胞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种病*是导致儿童病*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症的主要病原之一。病*抑制住了,病*感染引发的炎症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薄荷的食用
薄荷多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无论是熬粥、做成糕点还是泡水喝都是可以的,它可以预防风热感冒,对于脂肪肝、血脂高的人也是十分友好的。
书中记载,薄荷“宜后下”,就是说,要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的时候才下。如果只煎薄荷这一味,也是稍煎即可。
如果您平时喝薄荷时,想给它找个伴儿,可以选择甘草。甘草薄荷茶有助于疏散风邪、预防风热感冒、预防咽炎。
需要注意的是薄荷发汗耗气,阴虚血燥、表虚汗多者不宜服用薄荷叶;怀孕期间的妇女应避免使用,又因薄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所以哺乳中的妇女也不宜多用;因薄荷芳香辛散之故,肺虚咳嗽、阴虚发热多汗的患者也应慎用;薄荷有兴奋、醒脑的作用,大量食用薄荷可导致失眠,所以晚上尽量不要食用过多,以免造成睡眠困扰。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夏暑忽至,蝉鸣四起,如何在这般酷热中获得自然清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薄荷就好像一位潇洒的游侠,任周围热浪四起,它都能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清凉。如果您靠近它,它就会毫不吝啬地释放自己的芬芳,让您也能在这纷繁的热浪红尘中觅得阵阵舒爽。
这个夏日,让我们做一位薄荷味的女子吧,冲破高温的枷锁,清新盎然地迎接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潇潇洒洒地散发芳香。
[参考文献]
1.徐晓楠,王刚,张路等。汗法与解表法关系的思考。中医杂质,。
2.韩文舫,李凡娥,王志红等。仲景后历代医家对中医“汗法”的认识剖析。中医药导报,。
3.曹魏,李牧。浅谈仲景辛凉解表法。河南中医,。
4.ButcherEC,PickerLJ.Lymphocytehomingandhomeostasis.Science,.
5.vonAndrianUH,MempelTR.Homingandcellulartrafficinlymphnodes.NatRevImmunol,.
6.MiyasakaM,TanakaT.Lymphocytetraffickingacrosshighendothelialvenules:dogmasandenigmas.NatRevImmunol,.
7.DormanHJ,Ko?arM,KahlosK,etal.Antioxidantpropertie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