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喘证呢,本来是好多疾病中间出现的一个证,如果单独来看喘的话,那也可以列为喘病。提起来喘病,古代中医有一句习语,叫‘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治喘容易丢脸,那说明这个喘证特别难治。
喘证,喘即气喘、喘息,是因为久患肺系疾病或者其他疾病的影响,导致了肺气上逆,肃降无权,以致气短、喘促、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甚至于唇甲青紫为特征这一系列的病。那么包括现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引起来的心衰,急性或者慢性的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核,还有矽肺,还有肾衰引起的水肿喘促、呼吸困难,以及现在的新冠,现在的新冠,也是从口鼻、皮毛而入,首先犯肺,引起咳嗽,发热,呼吸困难。
喘促的时候,它是分期分阶段的,轻的时候是气短,活动后明显;重的时候呢是稍动即喘、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严重的时候就是喘促持续状态,严重缺氧出现烦躁不安、面青唇紫、皮肤四肢发凉、汗出如珠、脉大无根这些喘脱症状,西医叫做呼吸衰竭,中医叫喘脱。
《*帝内经》讲‘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这是讲喘与肺有关,因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居上焦,肺主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所以‘故肺病者,喘息鼻张’。它又提到‘劳则喘息汗出’,与过劳有关,过劳内伤也能引起来喘息。它又提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由于心脉不通,心肺是相通的呀,所以引起来肺气也不通,引起来气喘,一动就气喘,现在的冠心病,重的时候,心肌缺血的时候,一活动,一上楼就喘,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金匮要略》里面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把这个喘呢列为上气,它提到‘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你想想这个人又喘了,脸上又浮肿了,那水湿到上焦了,由于呼吸困难引起来肩息,就是张口抬肩,这个时候脉大,脉虚大无力,虚阳上越,诸气膹郁,这时候是个脱证,喘狠喘久了,心肺功能都衰竭了,所以说《金匮要略》里讲不治,那么再加上下利呢?脾气也衰败了,肾气也衰败了,更是不治了,故说又加利尤甚。
《金匮要略》里又提到‘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肺胀就是现在所说的慢阻肺,欲作风水指慢阻肺重的时候引起来全身浮肿,治当发汗宣肺。这里面涉及到虚实两方面,虚是脾肾虚,实是痰水壅实。它还提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汤主之’这个原来我们都讲过,‘咳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这个咱也讲过,那么现在用皂荚丸的情况很少,如果出现了痰浊郁肺的情况,我们还是主张用苓桂术甘汤加二陈汤加三子养亲汤,如果痰火痰水比较厉害的再加葶苈子,效果比较好。那么《金匮要略》里咳逆上气篇,还有饮热迫肺的越婢加半夏汤,寒饮夹热的‘咳而脉浮者,厚朴麻*汤,脉沉者,泽漆汤主之’,除此还有小青龙加石膏汤,这是外寒里饮还兼有郁热的。
(因为老师以前在学校教《金匮要略》教了十几年,所以讲起金匮的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呀)
对于这个喘,后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总结的很有道理,他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他所说的元气虚,是包括肺脾肾三脏的元气都虚;叶天士提到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其实这是大概而言,那么在临床上,好多在肺虽然都是实证,包括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痰浊壅肺,瘀血阻肺等这都是实证。但是碰到虚证的也有在肺的呀,如肺结核,也是一动就喘,它是虚证,肺阴不足;肺气虚的,脾气虚的也是喘呀,所以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要客观的去看;林珮琴在《类证治裁》里提到‘喘由外感者治肺’,这个讲的很在理,‘由内伤者治肾’,这个讲的不全面,应该说由内伤者治肺脾肾。
喘的病因病机,还是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由六淫引起来的风寒暑湿燥火,从口鼻而入,从皮毛而入,这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受风寒了,还有现在的新冠,早期的非典都从口鼻、皮毛而入,这都是外感之邪,外感之邪首先犯肺,那么在《伤寒论》里面,麻*汤、桂枝汤、越婢汤、麻杏石甘汤等这些都是外感引起来的犯肺,引起来的肺气不利,肺失宣降。
那么内伤,内伤就多了,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浊上犯也会引起肺气上逆。七情的内伤,由于气滞、气机失调了,导致肺气闭阻,肺气上逆。久劳体虚,劳累过度导致了肾失摄纳,这都会引起来肺肾两虚,引起肺失宣降,肾不纳气。所以内伤到最后归纳起来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来的痰浊内壅,肺气上逆和肾不纳气的喘。那么实证当中,喘反复发作,引起虚喘,那么病久了就引起喘脱。
轻的喘证,来我们这看的,比如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这都还比较简单。但是后期喘久了,由于心肺之脉相通,心肺相通,严重的时候喘可影响到心,心脉贯通于肺,宗气贯心肺而行、司呼吸,宗气就藏在胸中,肾脉又上络于心,心阳根于命门之火,所以心肺肾这三脏都是相通的,这三脏与喘证都息息相关。从脏腑辨证来讲肺肾俱虚的时候,可以导致心气、心阳的衰痺,心气心阳衰微,鼓动心脉无力,就会导致血行的瘀滞,导致口唇青紫,导致指甲青紫,导致虚脱,导致出汗亡阳,西医上呼吸机,弄到抢救室ICU你说喘证是不是大病?还有急性病,像小儿肺炎、麻疹内陷的时候,麻疹出不透,外面表寒,里面郁火郁热引起来的喘脱,这时候也是不得了的,喘的厉害,张口抬肩、呼吸衰竭,这个时候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还得加大剂量的生脉饮,这也是在实证中间里出现的由实转虚而出现的虚脱症状。所以说喘证它不是个小事,喘证在轻的时候归根结底它不能忽视,它不是个小毛病。
辨证要点呢,怎么辨法?首辨虚实,那么虚证呼吸短促、难续、声音低微、以深吸为快等,这是教科书上讲的,但是实际上虚证呢,这人一来,一动就喘,我们搭脉一看,很好识别。另外呢,虚喘要脏腑辨证,虚喘要分辨是肺气虚还是肾气虚,还是脾气不足,还是心阳衰微,在辨证时要具体到脏腑,是心脾肺还是肺脾肾,要分清孰轻孰重。实证是声高气粗、喘促为快、痰鸣这些都是实证,那么实证里面呢还要分外感、内伤,实证里面的外感,多半都是急性的表证;实证里面的内伤,多半都是痰浊内郁。第二个,在辨证方面要注重痰瘀,因为痰在疾病里面始终贯穿到底,都是因为痰作祟,痰是病机的关键,后期痰阻、气滞,导致有瘀血,所以瘀血也要重视到。所以辨证要点就这2个方面,第一首辨虚实,虚证要辨别哪个脏腑,实证里有外感内伤。第二,在疾病过程中要重视痰、重视瘀。
那么在治疗方面,实喘以治肺为主,虚喘以治疗肺脾肾为主。那么在分型证治里面,内科学里面风寒的用麻*汤用华盖散,风寒郁肺,目前来讲就是急慢性支气管炎,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这种情况下用麻*汤,还有重感冒有时候也会出现气喘,这个时候用麻*汤或者时方的华盖散都行,要根据状况。
第二个,就是表寒肺热的,最好的方子就是麻杏石甘汤,还有越婢加半夏汤、越婢汤这几个方子治疗,表寒肺热中医叫灯笼热,外面是寒,里面是火,对于外感后又出现肺部感染的这些情况,就可以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大清肺降火的力度,特别是加桑皮、地骨皮、*芩、浙贝,加化痰的半夏这一类的。
第三个,是痰热壅肺,痰热壅肺这个时候痰又稠、又*,声高气粗,然后呢肺经的郁火比较重的,用麻杏石甘汤配合着葶苈大枣泻肺汤,在这基础上,半夏、*芩、浙贝,包括鱼腥草这些药,清化痰火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第四个,就是痰浊壅肺,这种痰浊壅肺多见于老慢支,平时痰白、痰稀、痰比较多,一动就喘,这种属于内伤的实证,内伤实证是指辨证属于内伤,但这是由于肺虚、脾虚、肾虚,引起来的痰湿壅肺,用二陈汤加三子养亲汤,重点是化痰,但是呢这两个方是个时方,二陈汤也好、三子养亲汤也好,都没有在这两个方的基础上加上苓桂术甘汤效果好,苓桂术甘汤是温化痰饮的祖宗方。
第五个就是肺气郁闭的,肺气郁闭的那么情志不好,有的讲四磨汤,有的讲四逆散,总的来讲,肺气郁闭导致喘的这是个临时的、是个急症,只要是疏肝行气、行气破郁、行气散郁,基本上就解决了,这个简单,书上讲用五磨饮子。
第六个我要重点讲个新的,这种喘可不是一般的喘,西医没法子的时候就上呼吸机,这是啥呢?新冠,新冠引起来的喘,新冠目前要辨寒湿疫,还是单纯的风寒,根据武汉刚有疫情病例的时候,张伯礼院士辨别的是寒湿疫,总体来讲,医院使用的效果都很好。后来这个葛又文的方公布出来后,叫清肺排*汤(麻*9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30克(先煎)、桂枝9克、泽泻9克、猪苓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芩6克、姜半夏9克、生姜9克、紫菀9克、冬花9克、射干9克、细辛6克、山药12克、枳实6克、陈皮6克、藿香9克),那么这个清肺排*汤全国无论北方南方用起来效果都很好,这个清肺排*汤里一个是麻杏石甘汤为主加五苓散,这两个方,一方面能散外来之邪、散外寒,另一方面能清内火,五苓散又能助气化、化痰湿,那么他这个清肺排*汤里面还有小柴胡,柴胡、*芩、半夏三样主药,特别是柴胡用到16克,比*芩、半夏用量几乎大了一倍,所以说它协助了麻杏石甘汤,走太阳、走少阳,把外邪要赶出去,另外加了细辛温通,细辛的平喘效果也非常好,可治咳逆上气,除此白术、山药在一起又是扶正的,又加枳实、细辛、陈皮、藿香等,这都是根据当时的时疫制定的,所以这个方很好。现在对于清肺排*汤,我看中医杂志里面接连好多篇对它进行研究,进行了这个实验那个实验还有动物实验,发表了不少,实际上最好的实验就是我们临床实验,就是用到病人身上,它退烧快、痰化的快、呼吸机拿掉的快,这都是最好的验证。所以说这个喘证,我们应该加上SARS,加上新冠,因为它们除了低烧咳嗽,就是喘,就是呼吸困难,没有呼吸困难它就不叫SARS就不叫新冠了对不对?所以说要加上这一类。
总体来讲,以上都是实证,虚证里面要辨别肺脾肾,肺气虚耗的用生脉饮加补肺汤,肾不纳气的用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正气虚脱的用参附汤和黑锡丹。我记得张伯礼院士有个讲话,讲呼吸衰竭,西医用呼吸机,张伯礼院士讲我们中医用独参汤、用参附注射液、用生脉注射液等,效果都很好,呼吸衰竭的病人拿掉呼吸机的概率也高、死亡率也低,所以中医不是光治慢性病、小病,而是在救治危重症中间也是有效果,也是有用武之地的,所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所以在虚脱、喘脱上,古人用参附汤量也都大,也用黑锡丹,以上这是虚喘的。
实喘,我们以上讲了六个类型,实际上实喘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很多方子,里面有桂枝汤、麻*汤、越婢汤、小青龙、大青龙、射干麻*汤、麻杏石甘汤等等,对于实喘,只要能灵活运用,基本上都能应付完;虚喘呢,要综合的去治。那么这是按证型分类要分虚实两大类,实证6个方面,虚证3个方面。
临床治疗我们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注意寒热的转化,一开始发烧,或者一开始怕冷、后期发烧,要密切观察寒热的转化,特别是外感寒邪的时候,特别容易引起来入里化热;第二个要掌握虚实的错杂,好多这个喘证都有虚实夹杂,既有肺脾肾的虚,又有外感的实证、又有痰浊瘀血的交错;第三个危重症的抢救要中西医结合,我们不排斥西医,我们不能像西医那样去黑中医,不要相互排斥,要取长补短,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那么中国需要什么呢?中国需要既懂西医又懂中医的新医学,用新医学去护佑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的生命健康,去为老百姓创福祉。两*对垒,互相臭骂,这根本就不是常态,更不是正常现象,我不主张把西医说的一无是处,我更不赞成西医黑中医,应该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就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看,守旧、复古是不对的,中医有很多糟粕,但是我们要继承中医优秀的部分,继承中医治病卓越的疗效,把中医的理念要贯彻下去。还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要中西医相互配合好,适合哪种医疗,我们就用哪种办法去治病。
另外对于喘证的用药来讲,有必要讲几个我临床常用的药对:
第一个,麻*和桂枝,这是麻*汤里面相须为用的一对药,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在《神农本草经》里讲麻*‘止咳逆上气’(‘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这两样温肺散寒,虚寒和寒邪犯肺的咳喘离不开这两样药。
第二个,麻*和石膏,石膏味辛大寒,擅清肺胃的实热,治喘必须找到根,什么原因引起的喘,是寒邪郁闭还是外寒内热引起的喘,麻*和石膏相配就是治疗外寒内热引起的喘,一个是走外的散外寒,一个是清里泻肺火的,那么肺火一清外寒一去,肺气恢复正常的宣降功能了,喘就好了。
第三个,麻*和杏仁,是降气平喘的对药,一宣一降,一开一阖,恢复肺正常的气机。
第四个,麻*和厚朴,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还有降气平喘的功效,《本草纲目》里讲厚朴用于‘肺气胀满,膨而喘咳’,所谓‘膨’是胸高气粗,另外又喘又咳嗽。
这是麻*与桂枝、石膏、杏仁、厚朴的几个对药。
第五个,桂枝与白芍,一阴一阳,一散一收,一辛一酸,是桂枝汤的主药,调和营卫配合的相当好。肺气失调,肺气郁闭出现的咳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这是《伤寒论》里面的好方子。还有一个治喘的好方子是什么呢?就是生脉饮,后世一个很好的方,红参、麦冬、五味子,既补心气养心阴,又敛心气敛肾气。
第六个,叫人参蛤蚧散,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气补肾气,蛤蚧南方有,我以前给病人开参蛤散,打成粉让一次吃6g,开水冲服,加点蜂蜜,效果好的很。
第七个,治疗肾气虚喘两样药,用熟地和五味子,一个补肾阴一个敛肾气敛肺气,效果也很好。
第八个,化痰降气的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这都是相当好的方。
第九个,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和大枣,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水肿、胸腔积液喘得厉害,舌苔又厚的肺气郁闭,痰水壅实证。
第十个,石膏和炙甘草,这一对药,麻杏石甘汤里面不要认为只有麻*和杏仁两样是治喘主要的,石膏和炙甘草这两样也很关键。石膏泻肺胃之火,泻内热,清解热邪;张仲景用甘草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用炙甘草,量用的也不小,重点是既能健脾又能化痰,炙甘草的扶正作用在伤寒、金匮里面都能看出来。
最后,还有化痰止咳、润肺平喘的紫菀和冬花两样,紫菀主咳逆上气,它主要的作用是润肺化痰,然后冬花也是润肺化痰止咳的要药。
除此还有其他的药,临床要灵活应用。喘呢今天就讲到这,总体来说也就这么多。”今天老师的讲课又在小伙伴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啦!
以上除了喘证的论治,老师还讲到了一个新名词—“新医学”,强调以兼并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医和西医,没必要相互掣肘,互怼互黑。确实,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没必要吹灭别人的灯!愿我们都能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版权声明讲授者:张杰讲稿整理者:邢赛伟校对、文案、编辑、排版:张芸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