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吴敏记者杨丹)现代社会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下人们饱受“亚健康”问题的侵扰,“养生保健”也顺势成为时髦话题。成年人在自觉不舒服的时候常常会去养生馆选择理疗、推拿、艾灸、食疗、汗蒸等保健项目来缓解这些不适。然而,儿童的“亚健康”问题却常常被忽略。他们虽然难以准确描述自己身体的不适,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表现来发现这些问题,医院儿科中医专家房明东博士告诉记者:“所以,儿童也需要保健。特别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季节,家长给孩子做好保健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今日,房明东博士专门来教教成都的爸爸妈妈们怎么给宝宝冬季养生。
儿童冬季保健到底怎么做?
网上随便一查,关于儿童保健的各种文章、段子成千上万,比如:
合理饮食
合理运动
合理穿衣
多喝水
少去公共场所
……
“这些都是原则性的泛泛而谈,但具体我们家长可以怎么做呢?”房明东博士说:
1.少吃牛羊肉、坚果等,防止燥热内生;多喝温水,保持呼吸道及皮肤润泽。中医认为,牛羊肉、坚果等高热量食物多具温燥之性,多食容易导致内生燥热,加重秋冬季的干燥程度。相反,应该多吃温润的食物和蔬菜、水果。此外,空调、电热毯等取暖设备在带给我们温暖的同时,也会增加皮肤干燥和燥热内生。所以,我们使用这些设备时需要注意一些地方,比如时间不能太长,注意空气流通,体质差的小孩尤其应该注意,否则,既容易缺氧,又容易使病菌蔓延容易缺氧。另外,需要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用食疗方“五汁饮”缓解秋冬季干燥症状。
》》》五汁饮《《《
组成:梨一个,鲜藕一节(约5-8厘米)、荸荠10个、白萝卜半个(如梨大小)、鲜石斛50克(可在网上购买)
用法:去皮去心,用榨汁机榨成果汁,加适量水熬开温服。
功效:生津止渴,润肺润肤。
注:五汁饮是我根据清代名医吴鞠通之方变化而来。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润肺即是润肤。故五汁饮对于秋冬季皮肤干燥、口唇干、咽喉干痒、大便干结等都有缓解作用。且取材方便,口感较佳。此外,五汁饮还可用于支气管炎、肺炎恢复期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出,大便干燥、饮食减少等,以及小儿积热内生、口唇舌红、便干烦躁等。
2.适当活动,早晚少出门,污染重时戴口罩。秋冬季一般雾霾较重,对呼吸道刺激较大,常有咽喉、鼻腔干痒不适等症状,可以用梅花茶进行预防。
》》》梅花茶《《《
组成:腊梅花3克、玄参6克、桑叶3克、薄荷3克
用法:鲜开水泡服。
功效:清热生津、利咽喉、通鼻窍。
也可根据情况再加罗汉果、胖大海、石斛等。
3.冬病冬治,三九敷贴。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将中药碾磨成粉,制成膏药,贴在相应穴位上,达到增强抵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儿童。过敏性鼻炎、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脾胃虚寒所致之腹痛、腹泻等。
#SplitPageHere#
4.流感期间少去公共场合,避免互相传染。流感传染性极强,儿童之间常通过飞沫、互相接触而传播。家长们除了避而远之,也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平时体弱,容易感冒的孩子,更需要一些办法来预防。以下介绍药浴、食疗、小儿推拿三种办法。
》》》药浴方《《《
组成:组成:*芪15克、苍术15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排风藤20克、荠菜20克、桂枝15克、葛根20克
用法:上药加葱白2根,熬水浴足10分钟左右,以微热微汗为度。
功效:固表祛风,预防感冒
注:这是我的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刁本恕主任医师常用方,对经常感冒、汗多、体瘦弱的的儿童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食疗方《《《
组成:*豆(淡豆豉更好)、绿豆、黑豆各30克
用法:上药先浸泡数小时,大火熬开,小火再熬1小时即可。
注:三豆饮是中医名方,具有清热解*、养肝润肺、除湿润燥等多重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可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可见古人即用三豆饮做预防之用,现代社会预防接种后,麻疹、水痘等少有发生,但可用其散热解*之功进行流感的预防。也可根据情况再加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做成五豆饮,以散五脏之郁热。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可以帮助机体疏通经络、气血,使脏腑功能处于一个较好状态,如此则正气旺盛,邪气自然不易侵犯。作为家长,预防感冒可以做一做以下几个穴位:
补脾经:大拇指外侧赤白肉际处,从指尖推向指根,推次。
揉一窝风:手腕腕背横纹中点凹陷处,用拇指揉,揉次。
捏脊:整个脊柱,从龟尾捏至大椎,捏3-5遍。
擦工字背:捏脊后,用小鱼际往返摩擦脊柱,以发红透热为度,然后再横擦背部风门、肺腧穴,以及腰部肾俞穴,整个操作呈“工”字形。
最后,房明东博士特别强调两点:第一,中医保健并不是单纯吃补药,不能因为小儿反复感冒、不长个就认为体虚而盲目进补,不然适得其反;第二,由于个体差异,上述方法使用后的疗效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可咨询专业医生。
专家简介》》》
房明东,中医儿科学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第四批老中医药学家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抽动多动学组成员。先后师从刁本恕、张之文、常克等蜀中名家学习中医儿科、内科,在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发表专业论文《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小儿脾胃调理要点》《“川派”儿科流派概述》《小儿推拿手法补泻之我见》等10余篇,参编《中医儿科学》《小儿推拿学》等教材多部,编辑出版书籍《吴棹仙医经精义》《沈绍九医案医话选》2部。
出诊地点:成医院(中心院区)三楼中医科
出诊时间:周二、三、四、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