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魏浩
“三九四九冰上走”,谚语所说的数九寒天,是指冬天最为寒冷的时节。中医专家建议,此时应顺应气温下降、人体需补阳祛寒的规律,及时进补。但在不少人眼中,所谓的进补就是人参、鹿茸这些名贵药材。其实不然,最普通的食物也有可能是最好的补品。
冬季也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隆冬的夜晚,被中医称为“阴中之至阴”,寒邪最盛,更容易发病,大家该如何调养身体,预防疾病?大河报记者走访了几位中医专家。
受访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王建医院中医科主任
孙宝*郑州医院中医科主任
张丽医院中医科主任
冬季进补不能盲目
民间有“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在冬季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身体正气恢复。
中医专家称,冬季是老慢支、肺心病、冠心病、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胃炎、腹泻、关节病等疾病的好发季。在冬病夏治的同时,适当对症补阳大有裨益。老年人可以减少大肉的摄入,多吃一些牛羊肉、萝卜、白菜等食物。此外,深冬晨起喝些热粥,可使人周身感觉温暖,精力倍增。平时还适宜吃一些温热之品,如桂圆肉、枣、蛋、山药、糯米、韭菜等;以及坚果,如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芝麻、黑豆、黑米等。
但专家提醒,北方人有冬季吃火锅的爱好,但辛辣之物少吃为妙,以免对胃肠道持续刺激,导致春季发病。不仅如此,由于孩子、老人脾胃虚弱,所以属于凉性的海鲜也应少吃。
别人的膏药未必适合你
同样因为天气寒冷,人体在寒冬季节阳气内敛,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时运用“三九贴”疗法穴位贴敷,能够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
三九贴的适应证,专家称主要有呼吸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等)、妇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等)、风湿骨病(关节痛、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以及儿童的消化不良、腹泻等。
但专家同时提醒,三九贴并非万能药、万用药,需要辨证施治,而且有禁忌人群,因此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处于疾病急性发热期的人应慎用或禁用。
针对街头或养生机构统一配制好的膏药,市民直接买回去自己贴的现象。专家表示,中医膏方都是一人一方,尤其是小孩用药要格外谨慎,不同年龄段敷贴的时间长短不同,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也会敷在不同的穴位上,所以市民不要自行贴敷。
慢性病患者应提防夜间发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夜晚至凌晨这段时间,更是许多疾病、急症的高发期。专家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了几种容易在夜间发生的疾病:
1.夜间高热: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常有夜间发热加重甚至高热惊厥的情况,尤其多见于小儿和年轻人。
2.夜间气急:夜间突发的气急常可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又称急性左心衰)等病症。对于哮喘患者,夜间发生气急必须及时治疗。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患者痰多的时候,夜间要警惕痰液堵塞气道引起的窒息。
3.夜间胸闷:冠心病患者,午夜至凌晨这段时间最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有些患者“一觉不起”就是因为发生了心源性猝死。所以,对于夜间突发的心慌、胸闷、胸痛要特别警惕,稍有不适就应该告知家人,以便能够及时救助。
4.夜间呼吸暂停:由于呼吸暂停引起的反复发作的夜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发现夜间打鼾且有短暂呼吸停止现象者,应及时就医。
5.夜间中风: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晚上容易出现低血压现象,甚至在睡眠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也有些患者是晚上起夜时起床动作太快,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突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头晕、跌倒,甚至神志不清。
冬季锻炼要挑好地方和时间
专家提醒,冬季要保持运动,但是临床上发现很多老人坚持早起外出锻炼,以致摔伤,或慢性病患者突发疾病。因此,冬季如果气温太低,可以选择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室内慢跑、做体操等;想在室外锻炼的话,也要等太阳升起,气温有所回升后,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如果是正在服药的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一定要养成早起服药后,再出门锻炼的习惯。此外,针对近日多雨雪的天气情况,专家提醒,老年人在雨雪天最好少出门,出门须有人陪;一旦路面结冰,行走时要格外当心滑倒。
来源: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