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由来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的“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季节,用辛温祛寒药物制成剂型,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这个方法最早见于清代医家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散,当时主要是治疗冷哮,也就是哮喘。经过很多年的实践,人们在原方基础上,又加上了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的药物,使三伏贴的效果更好,治疗范围更广。
(贴敷中)
为什么要选在三伏天进行药物贴敷呢
《*帝内经》上有句话叫做“上医治未病之病”,也就是我们现代医学中讲的预防为主。在疾病尚未到来之前,使用药物贴敷到穴位上,以达到鼓舞正气、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的目的。一般冬季易发的疾病多是由于素体阳虚,又外感寒邪,中医讲叫阳气不足。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人体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在这个时候,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对这些冬季易发的疾病起到预防作用和减轻发作程度、次数的作用。
三伏贴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
三伏贴是以每年初伏日作为第一次开始贴敷的日期。那么这个三伏日是怎么确定的呢?古语中有“夏至三庚数头伏”之说,也就是说从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下一个庚日即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初伏,为期十天。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进入中伏,时间长短不固定。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为期十天。
什么病适合用三伏贴治疗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有关操作规范》要求,三伏贴治疗范围为以下三种:1、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冬病”范畴的多种肺系疾病,免疫低下。2、虚寒性慢性胃病、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3、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凉怕冷,痛经等疾病。
三伏贴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敷贴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敷贴后2-6小时内,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医院复诊。
多长时间会有明显的效果
三伏贴作为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体现的并非立竿见影的即时效果。一般在贴敷的当年冬天,病人会感觉到原有病症减轻,连续敷贴三年后,大多数的病症会明显减轻甚至痊愈。贴够三年后,如还有部分症状,还可以继续敷贴。
三伏贴需要做几次
三伏贴从每年初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一伏的前三天,每天进行一次敷贴,每次敷贴4-6小时。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过于拘泥,整个三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三伏贴与其他治疗冲突吗
三伏贴和任何中西药物不冲突,服用其他药物期间可以进行三伏贴。应用三伏贴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针灸、艾灸、拔火罐等治疗,但要避开敷贴部位。如需选取相同穴位,应该先进行针刺、艾灸、拔罐等治疗,再做穴位敷贴。
三伏贴有禁忌症和副作用吗
有禁忌症,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其他系统急慢性疾病病情不稳定者;二岁以下小儿。还有以下疾病暂时不可以进行三伏贴:感冒、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肺结核,肺肿瘤等不属于上述适应症的肺系疾病。
三伏贴治疗期间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敷贴期间,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生冷及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敷贴当日不宜洗澡。
今年三伏贴什么时候开始
年“三伏贴”敷贴时间
一伏:年7月16日、17日、18日
二伏:年7月26日、7月27日、7月28日
三伏:年8月15日、16日、17日
医院针灸理疗科陈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