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周末正式入伏,我市迎来了逐渐攀升的酷暑高温,也迎来了敷三伏贴的热潮——这几天,医院医院的中医门诊敷三伏贴的市民络绎不绝。小小的一片膏药有什么样的魔力,引得大家如此趋之若鹜?三伏贴主要针对哪些病症?敷三伏贴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融媒体记者储君通讯员张娣娣、申琳琳
●阳虚体质、畏寒痼疾、亚健康人群……暑伏来临,市民忙着治“冬病”
7月15日一大早,家住城南的邵女士就带着医院,挂了儿科的号,等待敷三伏贴。“本来我准备12日入伏当天来的,结果临时有事给耽误了,所以趁着周一赶紧来给孩子把三伏贴敷上。”邵女士说,她的小孙女今年5岁,已经是第二年敷三伏贴了。“她小时候感冒发烧留下一个病根,每到冬天就会经常性咳嗽,每次看她的小脸憋得通红我就心疼得不得了。去年夏天,我在亲戚医院敷了三伏贴,去年一冬天咳嗽症状减轻不少,所以我就想今年再来敷一个疗程,巩固一下。”邵女士说道。
据记者了解,在我市众多敷三伏贴的患者当中,有不少都是坚持多年的“铁杆粉丝”,有人甚至坚持了10年以上。市民陈先生在7月12日入伏第一天就敷上了三伏贴,他认为中医治病应该严格遵循时间节点来进行,“我有慢性支气管炎,入秋以后天一冷,就会反复咳嗽、咳痰,有时候感觉喘气都费力。四年前我听人介绍‘冬病夏治’,就试着贴了一剂三伏贴,没想到那年冬天症状缓解了不少。之后我就坚持每年夏天都来。”
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刘永涛介绍,“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对一些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或复发、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缓和期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从而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冬春季节减少发作或减轻发作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总的来说冬病有两大特点,一是平素阳虚体质,畏寒怕冷;二是疾病症状遇寒加重。这其中主要包括反复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节炎、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以及喜暖怕凉、遇冬怕冷、冻疮、慢性疲劳综合症等‘亚健康’人群。对于这些病症,敷三伏贴都有明显的疗效。”
据了解,每年夏至一到,表明炎热的天气已经来临,但“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在夏至到三伏这段时间,在此期间进行穴位贴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该院都会从夏至开始,建议患者照夏至日、夏至加强、初伏、中伏、中伏加强、末伏6个时间节点进行治疗,一般每10天贴1次(根据病情不同,也可能会缩短至五天或七天贴一次)以增强疗效,并且最好坚持3年。
●体质不同、病症有别、配药选穴太专业……“冬病夏治”的“顺风车”可乱搭不得
尽管三伏贴具有明显治疗疾病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随意地敷贴,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刘永涛告诉记者,“冬病夏治”有其特有的特殊人群,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如果不对证型就盲目搭“冬病夏治”的“顺风车”,不但不利于治疗,甚至会“火上浇油”,加重病情。“像阴虚火旺体质人群、发热患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咯血患者,以及患有严重皮肤过敏、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都不适合敷三伏贴。此外,患者在贴敷过程中应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及海鲜、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刘永涛还强调,“冬病夏治”不能代替日常治疗,患者在敷贴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治疗。”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随着现在“冬病夏治”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像三伏贴这样的外用药品居然也出现在了不少商店甚至网店之中,有些商家为了吸引人气,甚至为自家的三伏贴打出了“医院同款”的招牌。对此,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市场内鱼龙混杂,各类三伏贴产品良莠不齐,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在实际治疗过程当中,影响敷贴疗效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中药材来源、配方是否合理之外,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辨证选穴,找准穴位敷贴也很重要。如果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适应症的把握不足,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损伤。”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普通人如果没有相关的医学经验和知识,擅自买药敷贴,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建议大家一定选择正规诊疗机构和专业中医师来进行三伏贴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